本报讯 如今的绵阳,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私家车已经慢慢走进千家万户,加上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城市道路拥堵已成不争的事实。两会期间,作为普通的交通参与者,很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共同为“排堵保畅”出谋划策。
企业员工陈林:我到过全国很多城市,绵阳的交警尽职尽责,但是,光靠人力解决不了城市拥堵问题。作为科技城,绵阳应该在科技管理交通上下大力气,电子警察处罚违章是一方面,如何用科技手段来疏导交通才是根本。
司机汪露:作为一名驾驶员,我觉得绵阳的道路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车辆通行需要,尤其是中心城区,每逢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基本都会发生堵车。我建议在绵阳的中心城区实行“单循环”,同时取消部分地面停车场,“腾”出道路来,让车辆通行顺畅。
居民张超:绵阳应该学习其他大城市,在错时上下班上下功夫,这样一来,特定时间段内集中的交通高潮就会相对平稳,特定的路段车辆流量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能够大大缓解交通压力。
出租车司机林平风:现在绵阳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学校等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这些地方成了许多车辆的目的地,如果能由政府出面统一将这些设施搬迁或者分散,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定区域内的交通拥堵问题。
市民刘鹏:目前,城区的很多交通节点上都修建了人行天桥,确实对缓堵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除开地面交通,地下也应修建下穿通道。成都现在的几十处下穿隧道体系很完善,车辆通行时上下穿梭,很是方便快捷,加上地铁的修建使用,拥堵程度明显减弱,绵阳在构建立体交通格局上,还应该下更多功夫。
个体工商户冯波:绵阳现在设置了很多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在发展公共交通上下功夫,除开扩大覆盖面、增加班次以外,还要合理规划线路,避免重复。同时,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职工上下班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行驶时间。
(本报记者 文宇)
新闻推荐
建议加强盲道建设和管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运行机制……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