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学课程中,生物学常被学生理解成副科,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先 “尝试错误”(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也可是教师故意设置的)。在对种种答题误区的分析矫正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印象,进行思维的训练,培养答题品质和能力。
依据“试误原则”,学生在尝试错误后更容易激发掌握正确技巧和知识的兴趣,对错误进行的反思,越深刻,进步越快;反思是一种能力和智慧。
一、一堂有效的高中生物学习课
我在高2011级学习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一节时,“巧”用了试误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
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____物质。
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____物质。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细胞膜的组分中应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
3.设计的第三个问题: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三种物质的科学结论。从课后的检测结果看效果很好。在接下来讲述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发问:组成细胞膜的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学生一时无法结出答案,激发了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接着我又提供如下事实要求学生分析并给出答案。
4.1925年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通过对问题4的分析讨论,学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双层排布的结论。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又向学生提出第5个问题:
5.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问题提出的同时出示细胞膜的模型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蛋白质有的排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则贯穿其中。②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空间结构,解决三类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问题,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同时讲述了如下内容;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布于整个细胞膜的表面。根据这一事实,要求学生讨论回答: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可以____的,说明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不是_____的,而是可以_____的。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出这种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到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构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运动,所以整个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最后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问题学习模式”的反思
反思之一,问题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贯穿问题学习模式思想。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当今推崇创新的年代中,求异思维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创新就是要不断地开创标新立异;就是要不断地打破常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反思之二,问题学习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反思之三,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教法的实施必须要有多种教学媒体辅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投影或电视展示给学生,同样在分析探究这些问题时,必然要用到实物、模型、标本、图片和音像资料等教学媒体,学生只有充分占有了有关资料后,才能较好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知识。
反思之四,“问题学习模式”的应用问题学习模式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我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听课情况来确定教师讲课的节奏,学生听课的效果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教学成绩。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犯错,然后由其他学生纠错,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良好;老师的责任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反思氛围,将课堂学习反思贯穿学生学习始终。复习课还安排3-5分钟专用时间给学生做课堂反思,思考本节的知识点,检查哪些知识尚未理解,及时提出,师生共同纠错;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自己理解不准确,解题不规范造成的错题进行反思,要求学生写出错误的原因,在纠正错误中掌握知识,实践证明,让学生尝试错误,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作为老师,特别注意,不要夸大学生的错误,要对学生掌握正确知识有足够信心和耐心。
(绵阳市第三中学 彭晓阳)
新闻推荐
数月前,装修建材涨价的消息就开始疯传,本刊也作了热别关注。如今,传言终于尘埃落定,绵阳的部分装修建材已经悄然涨价。在硬装中费用占很大的瓷砖、地板、卫浴、橱柜主材产品,近期价格已经上浮,另外诸如...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