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专业性强、环节多、流程复杂,因而家装纠纷往往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家装过程中存在哪些陷阱?如何提前预防和避免呢?在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笔者通过多方走访,从装修业主、品牌装修公司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到绵阳的家装市场中容易遇到的陷阱和忽悠花招,选取了一些经典案例,以供业主在装修时参考。
家装“游击队”多靠忽悠
装修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多少装修资金?没有装修经验的小刘选择了报价最低的一家装修公司,“其他公司报价最低35000元,这家只有22000元,我就挑了个最便宜的。”然而,开始装修后,小刘却大感失望,很多地方的装饰质量都不到位。原来这家公司是并没有固定的设计师,属于临时“拼凑”起来的公司。业内人士提醒,家装“游击队”多是散兵游勇,出了问题很难找到说理的地方。业主首先要选择正规公司正规队伍,签订正式合同,索要正式发票,这样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利。
“零首付”并非“救世主”
“先装后付”、“零首付装修”……个别小型家装公司为吸引眼球,采取类似“零首付”等措施,看似很有保障,但有可能是坑骗消费者的幌子。去年8月份,吴女士“零首付”装修完房子,搬进新家后却发现问题多多,“开始装饰公司还上门给维修,两周后,这家公司却突然蒸发了!”业内人士提醒,“零首付”并不能真正规避装修陷阱,一旦遇到施工质量差、信誉低、不规范的家装公司,消费者仍会蒙受损失。
“拆项”有“猫腻”
前段时间,朱先生将自己的房子半包给一家装修公司,在签合同前,装修公司把每项工程预算都给自己看,朱先生很满意,但房子半包价就达到了8万多元,总觉得其中有问题,后来通过熟人看了装修预算后发现果然有猫腻。原来装修公司把一项工程拆成了多个项目,比如贴砖这一项工程,就分列了底尘、面灰、贴砖工钱等多项,加起来价格就贵了30%。
“漏项”同样可能吃亏
“拆项”暗藏猫腻,“漏项”同样可能让消费者吃亏。林女士最近在装修预算的图纸中,要求做一个鞋柜,在确认了有鞋柜的设计方案后,她就签了合同。可在装修过程中,林小姐觉得自己上了当。原来装修公司虽然在图纸上设计了鞋柜,但是在预算中却没有列入鞋柜费用,最后林小姐被迫补了3000多元做了柜子。
水电改造谨防“低开高走”
不久前,郑女士欲对其老房子进行水电改造,与装修公司签合同时,设计师说其水电常规改造项目估计得2000多元。谁知工程结束即将封闭的时候,对方却告诉她,实际水电改造费用可能要达到5000元。如此大的差价,李女士当然很不满意。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水电改造每一点改动都会涉及费用的增加,很容易使得费用与预算有较大差距。因此业主在水电改造中要有清醒的认识,及时与工作人员沟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价格纠纷。
警惕赠品成二次消费
“装修公司赠送了不少东西,可我当初的装修规划又放不下这些赠品。没办法,只好添了1000多元的预算。”秦女士最近在某装修公司定做了一套橱柜,公司随即赠送了不锈钢碗架、带滑轨的调料栏等多件精美厨具。但这些赠品无法正常装进橱柜,如需安装则要再增加内部立面板的数量并加装内衬板等。秦女士无奈,只得多花1000多元。其实,很多装修也和业主都遇到过类似问题,他们习惯性认为赠品与装修是配套的,而忽略了赠品需要额外的配件,舍不得赠品,业主往往要二次消费。
(青三)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20)日,市政府召集市环保、交通、公安、民航等部门和各县市区、园区,专题研究秸秆禁烧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确保绵阳市空气环境良好。副市...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