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南山白衣庵内,有天泉水井五处,寺内有一块高大的“天泉记碑”(如图),记载了南山天泉的历史。日前,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南山坡下,不少私家车主正在路边用山泉洗车。
一名车主对记者说:“南山上泉水太多了,一天流不完,像这样流了太可惜,还不如我们拿来洗车。”
据绵阳文史资料记载,在南山安昌江畔的白衣庵内,有一块“天泉记碑”,记载了明代绵阳地区的水文、地理、交通及艺术方面的信息。天泉记碑高2.7米,宽1.2米,曾折断过,后经修复立于大雄宝殿广场地上。据碑记所载,“天泉”系一古井。明时李子、禅僧振宗至南山建舍居住,苦于汲水不便,一日携徒于舍西角处,掘土数尺,挖出一口刻有“宋仁宗嘉佑纪年”的古井,井水味之甘美,视为天意所致,故作天泉记碑。由居西山的进士瓦屋山人高第撰文,汪东洋题额,郡人胡汝翼书,于明嘉靖年间(1543年)勒石,以示后人。
一位姓释的师傅讲,在白衣庵大雄宝殿、地藏殿附近共有五处水井,与碑文记载有关的是大雄宝殿前这口古井。由于该碑非常珍贵,1985年,市政府公布该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记者 李晓平 文/图)
新闻推荐
□肖兴志话题缘起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步推进,绵阳城区机动车保有量成倍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日渐拥堵,交通出行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如何优化市区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城市...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