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被看成中老年人健康“第三杀手”。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全球有超过400万患者,庞大的患病人群预示着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家住游仙区的曹老汉今年68岁,虽已是花甲之年但身体依然硬朗,近日,家人发现他手抖得厉害,而且平时动作也变得迟缓,还出现晚上睡眠浅、稍有动静就会惊醒等症状。家人立即将曹老汉送往医院,医生在做了相关检查后诊断曹老汉患了帕金森病。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中念介绍,帕金森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但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多有家族帕金森病遗传背景。
张中念表示,该病发病率高,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可能致病)的接触及脑外伤等综合因素有关,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手抖不是帕金森病唯一症状
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会想到手抖,确实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会手抖,但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状,手脚动作迟缓、慢才是帕金森病人的“通病”。张主任指出,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患者除了震颤和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据了解,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所以早期识别很重要。因此,如果出现上肢震颤、手抖、肌肉僵硬到无法伸直,或者动作迟缓、表情僵硬、说话异常缓慢等先期征兆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单纯以为是颈椎、腰椎或者脑血管疾病而不予以重视,导致病情延误。
老人预防帕金森病要多动脑
张中念强调,运动方面,老年人可多做打太极拳、气功、散步等慢运动,每日一至两次,以不劳累为准;此外,听听音乐、背背单词、背下唐诗宋词,也能让老人多动动脑筋,切忌长期在家窝着看电视之类的。
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搭配绿色饮食;女性要多吃豆制品,如豆浆、豆奶等,少吃高脂肪的食物。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正常作息,一定要保证充足合理的睡眠;此外,中药、针灸可能有一定疗效。
帕金森病患者一般都会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这种药有个特点: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影响吸收,所以服药必须与进食肉类、奶制品的时间间隔开。应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避免饭后高蛋白抑制多巴的吸收。
(邓金林席荣本报记者梁明)
专家名片
张中念:市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近30年,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诊治,对癫痫、帕金森、脑血管病等有深入研究。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五上午
新闻推荐
一周卖房1000多套的日子渐行渐远,3月最后一周3月25日—3月31日,绵阳主城区商品房住宅成交583套,环比下降9%、平均成交价格4693元/平米,环比下降1%;成交面积53001平方米,总成交金额24876万元;平均单套住...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