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绵州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昨(29)日,记者采访几位环保人士时,他们绘出的“环保梦”。他们说,人民幸福既是“中国梦”的出发点,也应该是“中国梦”的落脚点。而今要实现美丽“中国梦”,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不可或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当务之急。
环保志愿者
把绵阳建成一座“森林城”
今年77岁的王昌大是绵阳市一名环保志愿者。2008年5月,他发起成立绵阳爱鸟协会,宣传爱鸟护鸟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鸟类的生存环境。“中国梦”在王昌大眼中,就是用“环保梦”助推“中国梦”。“生态文明本质是人类回归本性、回归自然的一种追求。”王昌大说,市委、市政府及时看到了市民的这种需求,在城市建设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修建绿道,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关停污染企业,倡导低碳出行等,这些都是顺应民心之举。建设生态、森林城市应成为绵阳最闪亮的一张名片。“现在,绵阳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鸟儿也越来越多,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爱护公园、景区等地,将绵阳建成名副其实的森林城。”王昌大说。
普通市民
每天都能呼吸新鲜空气
“平政河整治以来,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水流虽然不大,但放眼望去,河面波光粼粼,垂柳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来绵居住的青海退休工人杨萌说,绵阳是个好地方,尤其是今年全市禁烧秸秆,更是让市民的环保梦得到进一步保障,让大家抬头能见蓝天白云。“每天起床后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就是我的梦想。”他说。“同呼吸共命运,要想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市民赵志说,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有车族能减少尾气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
环保工作者
当好保护环境的“守护者”
薛凛是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在环境保护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薛凛说:“作为一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当好保护环境的‘守护者\’,就是我的梦。”
为确保绵阳市环境安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城区推出24小时无缝隙巡查环境监察制度。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的夜间值班机构,全市环境监管实现“24小时全覆盖”。市环保部门每天不定时对辖区各类排污企业进行巡查,及时掌握企业各项应急截污措施的进展。同时,还加强对绵阳市国、省、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在线监控,一旦发现企业有环境违法的问题,将依法严处。“通过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我相信绵州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为早日实现‘环保梦\’、‘绵阳梦\’、‘中国梦\’,我们会一直努力。”他说。 (本报记者 苏东华)
新闻推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民族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六一”儿童节期间,记者深入绵阳市几所学校,倾听少年儿童的梦想。他们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成为科学家……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梦...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