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我认为可以从“趣、能、新、情”四个方面着手,挖掘幼儿园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趣,是儿童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原动力,儿童只要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让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例如:教“春天”一歌时,事先出示一棵大树,然后随着口唱“春天天气真正好”,画出“太阳”,地上长出小青草,画出一些“小草”,树上小鸟吱吱叫,画出在树上唱歌的“小鸟”,“花儿开得多么好”,在地上画出正在开放的花朵。这些简单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力求生动、新颖。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
音乐离不开想象与创造,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想象,演唱、演奏者也要运用自己的想象进行再创造,欣赏者要领会作品与创作者共鸣也不能没有想象。所以音乐对发展幼儿综合能力,提高幼儿素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来说,音乐在促进其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上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为歌曲编动作,在“秋天”一歌中“树叶到处飘呀飘,树叶轻轻睡地上”,幼儿能联系在幼儿园里所观察到风吹叶落的情况,联想到外出秋游时看到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睡在地上的情景,边唱边做动作,有的幼儿用单臂轻轻、慢慢地摆动,表示树叶往下飘,有的用双手自上往下移动,有的转了一个圈,有的做出半躺在椅子上的姿态表示树叶睡在地上。通过歌曲编动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最后采用领唱、对唱、齐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巩固所学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纪律责任感等。所以说音乐活动发展幼儿综合能力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
三、新,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四、情,是幼儿情感的抒发载体。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幼儿期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时期,幼儿情感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发展往往紧密联系。想象力的活动加强着幼儿的感情,而幼儿感情的发生又能促进想象活动的进行。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简单,常常唱歌有声无情或高兴时用力叫喊,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感情与歌曲共鸣,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细腻的情感,把握好幼儿对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表达等环节。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用富有感染力的动作、表情去感受、去体会歌曲的情感。
(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 李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江油把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作为窗口单位创新服务、提升形象的重要抓手,采取拉家常座谈沟通梦想、小手牵大手传递梦想、送精神食粮引导梦想、亲情化服...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