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来,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成了家长关注的焦点。记者近日走访部分医院了解到,一些儿童在家里发生的意外伤害叫人措手不及,交通事故、烧烫伤、气管异物等屡屡发生。医生提醒,多数儿童的意外伤害可以避免,家长也应多加防范。
A意外伤害
是儿童安全最大杀手
【案例一】电动车逆行撞倒孩子
7月18日上午,6岁的浩浩被父母送进了市三医院急诊科。当天父母带着浩浩去六里村,停车时,妈妈和浩浩先下车,妈妈下车后帮着爸爸指挥倒车,而浩浩则跑下了人行道,此时一辆逆行的电动车突然从后面撞倒浩浩。看见孩子撞倒在地,父母急忙将他送进医院,幸运的是浩浩仅被电动车擦挂,没有大碍。
【案例二】鸡骨头卡进喉咙里
最近一周来,五岁的东东总是哭闹、咳嗽,家人带他到附近医院就诊,拍片后发现左侧支气管有异物。经过医生询问,东东的家长回忆前段时间给孩子喂过鸡丁后,孩子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随后,医生为东东开展手术,取出了一段2厘米长的块状骨片。
【案例三】半瓶开水烫伤孩子
在市人民医院烧伤科病床上,三岁的男孩小军双脚裹满绷带,陪在一边的母亲张女士说起儿子被烫伤的经过后悔不已。原来为给儿子洗澡,张女士先将半瓶热开水倒进了澡盆,她转身再去卫生间接冷水,不料原本站在客厅的儿子突然踏进了澡盆里。虽然张女士把儿子从澡盆里抱出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但是儿子的脚已经被烫伤。
B加强监管
科学应对儿童意外发生
“交通意外、溺水、摔跌伤、气管异物窒息、误服药物、烫烧伤是儿童常见的六大类意外伤害,暑期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监管,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周夕坪提醒。
周夕坪还介绍了如何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和相关急救知识。对于摔跌伤,家长应选择适合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的游戏器材;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对于气管异物窒息,家长需要将小异物收好,如纽扣、硬币等;3岁以下儿童慎吃坚果、豆类和黏冻食品;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逗小孩大笑,走路时最好嘴里不含食物。如果孩子被异物卡住,严重情况下要及时就医。
另外,家长还应分开家中的外用药和内用药,化妆品、清洁物品等,也应该放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误服毒物,要立即打120,就医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物质,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就医。
夏季多发的烫烧伤,家长尽量别让儿童单独待在厨房或接触热水瓶等器具,发生烫烧伤立即把伤到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越早用冷水浸泡越好,但水温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再用剪刀剪开伤口处的衣服,用干净的布包扎好后送医院。烫伤若不严重(表皮发红并未起泡),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
(本报记者王耘)
新闻推荐
尊敬的广大市民:您们好!暑期以来,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广大学生前往南河体育中心健身和参加体育项目培训班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内停车场地有限,也给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车辆停放带来了不便...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