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2)日,记者从市科技与金融结合办公室获悉,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绵阳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试点工作以来,绵阳市先后在完善制度、开展科技与金融对接、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大胆尝试,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统计显示,试点一年来,全市累计为5987户企业贷款担保151.2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贷款72亿多元,促进了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年10月,经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评比审定,绵阳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在这次首批被确定为全国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16个地区中,绵阳是唯一一家以地级市身份加入试点地区行列的城市。
获得试点“门票”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办公室,抽调了专门力量负责全市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去年6月,绵阳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进入实质性阶段。
为确保试点稳步推进,绵阳市先后出台了《绵阳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方案》、《绵阳市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信贷融资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转化实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设立了2000万元信贷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的专利资助与奖励资金、500万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总额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改变了财政投入方式,极大的激发了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对接推介会,实现金融资本与科技项目的有效对接。自试点启动以来,绵阳市先后引进了中国风险投资、上海鼎鑫资本、深圳金涌泉、新疆天惠、四川蜀祥等风投机构,为绵阳市同成高科、黄龙破碎、重业齿轮、北川野生食品等引进风险资本10多亿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难题。绵阳市还设立了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科技专营支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创新出了“专利权质押贷款”、“勿等贷”、“科技宝”、“才升道系列”等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截至5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贷款72亿多元。
此外,在科技部和科技厅的支持下,绵阳市还搭建了为企业和风投等金融机构对接、交流、合作的具有绵阳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中心;设立了科技保险保费补助资金,对于参加科技保险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给予40%的科技保费补助;积极发展科技担保,目前已发展担保机构45家,累计为5987户企业(含科技型中小企业3200余户)贷款担保151.25亿元;积极与券商合作,稳步推进“新三板”试点工作,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与券商签订“新三板”潜力企业合作协议。下一步,绵阳市还将加大力度,通过灵活运用政策,强化金融杠杆效应,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舒小波)
新闻推荐
绵阳:绽放软装艺术魅力——芒果瓷砖2013年欧洲田园设计之旅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居住要求的同时,也逐步追求空间设计的高标准,软装陈设艺术也成为时下设计师追捧的热门研究之一。6月28日,芒果瓷砖2013年欧洲田园设计之旅全国巡回绵阳-德阳...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