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必须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如何激发兴趣呢?
一、课堂教学巧妙导入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努力学习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比如温顾知新导入、类比导入、动手实践导入、演示教具导入、提问式导入、直接进入主题导入等。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
数学学科特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强调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实际上,数学也有很强的美感,线段的“黄金分割”应用;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另外,数学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去测量山高、树高、河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架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8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还是1米吗?等等。
三、“成功教学”观点,给学生添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和模仿力,我们可以平时介绍一点伟人的事迹,如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小欧拉智改羊圈;杨辉三角的发现,祖冲之的成就,数学家华罗庚为了证明“1+1”所付出的努力等。激发学生向前辈们学习,增强数学学习的动力。
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主阵地
1.引入竞争意识。刚开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荐形式,再由老师指定两位同学担任课代表,并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同时,教师宣布,下次数学小测试时,全班前两名担任数学课代表,第三至十名担任小组长。2.动手操作,把抽象具体化。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棍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棍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圆锥模型用剪刀沿一条母线剪开,印象深刻,记得牢。3.语言幽默,活跃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课堂上具有直接吸引力的因素,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数学课的语言、情感方面的修辞等远不如语文丰富,但是老师如果能根据内容在讲读时抑扬顿挫,有变化有激情,加上肢体语言,也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也高。4.分层教学,人人都有收获。课前精心设计内容,认真编制训练题目,按基础训练、能力提高、思维拓展的顺序,将知识与能力层层推进,照顾到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互动
学生刚进校,在面对陌生环境时难免不适应。从此时老师如果能多给予学生一些语言上的关心和一些帮助,哪怕和学生聊聊天,问候几句,学生也会倍感温暖。学生对某老师有亲近感,那么他在上课时也会特别努力。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产生与教师循循善诱及生动灵活是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浅见,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指正。
(绵阳市实验中学彭小兰)
新闻推荐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多地接连出现“地王”、“日光盘”的同时,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了“金九银十”的首周。中指院数据显示,在9月2日至8日的一周内,重点监测的41个城市中,超6成城市周均成交面积同比上涨,“金...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