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极端天气增多,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越来越重,为此,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由市住建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配合,根据城区实际情况,于近期启动了一批防洪排涝、涉江涉河工程,并力争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入使用,从而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此外,位于拟建圣水涪江大桥西南侧的滨江西路(圣水南街)下穿工程等一批涉江涉河工程也在抓紧前期工作,以确保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度汛高程施工。
董家沟片区排水设施项目:有效缓解三里桥内涝现象
董家沟是绵阳市重要的排洪通道,但现有排放能力严重不足,一到汛期,三里桥内涝积水就成为“老大难”问题。为此,绵阳市在该片区启动了董家沟片区排水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起于剑南路双汇肉联厂大门处南侧规划红线,经双汇肉联厂临山一侧内部道路,止于成绵乐公司已建铁路箱涵北端,全长662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在旧董家沟以外新建双孔箱涵,其中穿越双汇肉联厂段董家沟段平面线型按照“沟路合一”的原则调整至规划西山南路的路基下方。
项目建成后,董家沟排水能力可提升2倍以上,极大改善剑南路片区及园艺山的排水现状,有效缓解三里桥内涝现象。昨(27)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项目已进场施工,待地面建筑垃圾清理完成后,将实施箱涵土石方开挖。
绵兴雨水提升站工程:提高绵中下穿通道排水能力
在绵山路与绵中下穿隧道交界处,现在的绵兴雨水提升站提升能力严重不足,为防止明年汛期绵中下穿隧道出现内涝积水,将对现有的绵兴雨水提升站进行拆除,原址重建一座提升能力为8000立方米/小时的雨水提升站,同时新建排水配套设施以及剑门路截流沟。
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绵中下穿通道的雨水排放能力以及剑门路周边排水能力。目前,施工方正在拆除原有的机电设备。
双碑立交雨水提升迁建工程:大幅提高下穿通道排水能力
双碑立交桥建成通车后,其下穿通道建设也加速推进。因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需要,占用了原有双碑雨水提升站用地,因此,将在双碑立交桥西南侧重建一座提升能力为4000立方米/小时的雨水提升站,并对提升站排水配套设施进行完善。
项目建成后,该处提升站提排能力大幅度提升,将极大提高双碑立交桥下穿通道的雨水排放能力,有效防止汛期内涝现象发生。目前,正在进行积水井开挖。
元通路道路改造工程:同步新建配套雨水排放系统
元通路为连接绵阳主城区与园艺山片区的通道之一,且是沿线的绵阳中学师生、三里社区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现有道路路面狭窄,且沿线雨水系统不完善,易在汛期出现积水、内涝现象。
本次元通路改造段范围为创业大道已建段至绵阳中学大门,全长1.1公里,规划红线宽度17.5米,将现有道路扩建为双向4车道,增设人行道、排洪沟。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先对绵阳中学西侧长600米、高10余米的高边坡进行治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第二期对道路进行整体改造,并同步新建配套元通路雨水系统,增加1.5米的雨水管道以及横向截流沟。道路建成后,与剑门路西段衔接,将形成主城区通往园艺山片区的又一快捷通道,同时大大提升沿线片区的雨水排放能力。(本报记者 刘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四川省生理科学会主办、市三医院承办的“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年会”在绵阳市隆重举行。来自全省从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的科研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