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正值小春播种时节,绵阳市一些农村发家致富带头人纷纷以兰辉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建设美好新农村出力。
今年40岁的朱春明是游仙区观太乡朱洪寺村的村民,两年前,在外已经年收入过百万的他,主动放弃外地的事业,回到乡里,将这些年在外打工的乡亲荒芜的200多亩土地租赁下来,办起了家庭农场。3年时间,他将全部积蓄投入到当地新农村建设中来。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忙碌,将自己养殖的山羊种羊分发到一些未外出打工的乡亲手中,并现场做技术指导。虽然是秋天,他却忙得满头大汗。他说:“在新闻上看到兰辉的事迹后,作为农民,我为我们绵阳有这样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干部而骄傲。我算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在这个时刻就是要以兰辉为榜样,不计个人得失,一个人富不算富,让乡亲都富起来才算富。”据悉,除了将种羊分给乡亲外,这些天,他还在四处联系一些经济林木的幼苗培育基地,准备在明年春引进后先试种,一旦试种成功,就立即分给乡亲,一起种植。
北川桂溪乡的汪美在地震中失去多名亲人,这些年她得到包括兰辉在内的很多人的关爱,并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起了特种养殖场,虽然刚刚见到效益,但是她这几天却在忙碌着将自己的鸽子、野鸡养殖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她说,学习兰辉,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交给乡亲,与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
(本报记者 同拥军 实习生 廖梦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琨“中国乡镇之星”、“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四川省乡镇经济综合实力30强”和“市乡镇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十强”……当一项项殊荣先后花落城郊乡,这个被绵阳市...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