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比如,依托中国科技城·绵阳电梯产业园,成功引进了浙江绵州通力、台湾腾达、广州中科西奥、江苏华蜀佛斯特等电梯企业。这些企业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万至3万台(套)的产能、50亿至60亿元的产值。中国科技城·绵阳软件产业园挂牌仅一年,就吸引了东华软件、广州鼎甲、北京逍客、江苏清泓、西安瑞特森等110多家软件企业入驻。
政企联动、以商招商是另一“秘诀”。绵阳通过政企联动、激励引导,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招商引资,成功引进英国禾大投资2.86亿元并购西普化工项目、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并购长虹东元精密设备公司建设年产150万台空调压缩机项目、德国梅塞尔集团与四川美丰合作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二氧化碳生产项目等。
注重顶层设计
构建大招商体系
绵阳招商引资创新突破的动力源自何处?
经济发展,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需要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指引方向、凝聚合力。招商引资,也同样如此。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从市级层面整合资源,由上至下逐步构建科学高效的招商体系,引领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罗强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为常务副组长的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的工作格局。
特别是在开放合作大战略确定后,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主动对接企业、跟踪促进项目。在罗强的诚邀推动下,光峰光电、东华软件最终落户绵阳。11月,罗强围绕通航、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门率招商小分队赴珠三角地区开展投资促进活动,4天时间走访了3个市,考察企业22户、座谈近10场,与一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深圳融创天下、友宝集团在林书成的亲自推动和持续跟踪下,成功与绵阳“联姻”。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市领导颜超、谢晓东频频主动出击,推动一批企业纷纷来绵参观考察、投资发展……
在决策层面,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重科技含量、重发展潜力、重人才团队,以招引科技企业为主”的方针,不求数量求质量,不求规模求潜力,同时三令五申强调,对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项目,投资再大也不要!
这在去年和今年举办的两届科博会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非科技型项目不签”为主要内容的“三不签”原则,不一味追求签约数量,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在强化招商力量方面,从2012年7月起,先后设立了上海、深圳、青岛、福州和北京、重庆、海外招商分局,在全市遴选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各招商分局任职和挂职锻炼。随后,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驻外招商分局干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通过考核和奖励等方式,营造人心思干的良好招商氛围,凝聚起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
在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方面,绵阳市着力打造科技城政策支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产业承载平台、交易展示平台“四大平台”,构筑起立体全面的服务体系,支撑来绵企业快速发展。
“顶层设计”引领下,一个以“各驻外分局为项目对接先遣队、市投资促进局为项目促进主体、各产业推进办为专业支撑、县市区(园区)为项目承接载体”的招商格局和“信息畅通、指挥有序、各司其职、高效运转”的大招商体系加速形成。
招商引资,这一“招”一“引”中,有着怎样深奥的“学问”呢?绵阳的做法是: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大招商体系,聚焦高端产业、抢占产业高端,突出招大引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也许,这就是绵阳招商引资创新突破的动力之源,这就是绵阳招商引资妙招迭出的经验之源,这就是绵阳开放合作的“质变”之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迪然)信访是沟通民意、表达民意、听取民意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中,一些信访变了味,特别是在涉法涉诉信访过程中,“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的情况比较突出,这不但背离法治轨道,更严重损害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