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绵阳市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农业品牌价值和效应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增强。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实现现金收入9024元,同比增长12%,比全省高1170元。
今年以来,各地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利用“龙头”组织带动模式,以利益为纽带,以品牌为载体,把分散的资源通过市场买卖、契约、紧密组织等形式有效整合起来,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通过培育各种主体,带动了农产品品牌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02家、注册家庭农场550个、生产经营大户30000余户,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0个。
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大力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识、市场有监测、过程可追溯,把质量管理和标志管理贯穿始终,稳定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全市今年新制订农业地方标准7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8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9个、无公害畜产品38个、绿色食品49个、有机食品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
市农业局坚持以“科技绵阳,现代农业”为发展主线,走“科技兴农”道路,不断夯实品牌基础。依托绵阳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加强新品种引进培育,提高产品开发能力,以新产品、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保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加工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绵阳市还充分利用博览会、展销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绵阳造”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今年以来,市农业局共组织433家(次)企业、2500余个(次)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中国西博会等10余个展会,获得第12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产品1个,第15届西博会金奖产品2个、特色农产品奖3个、消费者欢迎奖3个。通过与市级主流媒体合作,先后共刊发《品牌农业》专刊8期,制作《品牌农业》专题节目10期,并成功推荐31家企业入驻绵阳电商谷。
新闻推荐
市民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本报讯(刘珂记者田明霞文/图)自去年3月市图书馆图书漂流公益行动启动以来,得到许多市民的支持,截止目前,总投漂数已逾8000册,总持漂近4000册,建立漂流分站2个。...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