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完成之后,北川教体局审时度势,科学谋划,高度重视队伍建设,2013年,将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教研室整合,成立县教师发展中心。成立的县教师发展中心创新校本研修机制,走内涵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学校的发展,2014年1月被评为“四川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适应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营造环境
推动教师终身学习
北川有47所学校,其中,散落在大山深处就有23所。全县学校交通、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平衡。改变现状的突破口就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校本研修机制。
从2012年起,北川相继建立天网:“北川教育云服务平台”、“专递课堂”和“云教室”;建立地网:“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建立人网:“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和“名师工作室”。县教师发展中心让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三网融合”,聚焦教育现代化和城乡统筹、教育均衡等热点。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开放、多元、互助的校本研修,营造“千帆竞发”的校本研修氛围。推动教师网上、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协同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科学发展
“三网融合”实现了“物”与“人”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利用协作体实现资源共享化,有效地解决了校本研修的时空局限。
与网络研修结合,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坚持“四个一体化”研修策略,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网络培训为辅翼,以国培示范引领,以省级培训孕育精英,以市培打造骨干,以县培提升全员,全方位、立体式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与新教育实验结合,搭建课改平台。北川2008年成为新教育实验区,以“书香校园”为引领,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主线,以“理想课堂”构建为核心,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
与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名师工作室结合,搭建发展共同体平台。全县根据区域学校发展特点成立中小学、幼儿园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共10个;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首席名师的学科名师工作室9个;同时,借力绵阳学校与北川学校的联合办学,构建区域校本研修。
与课题研究结合,搭建研究平台。北川将2014年确定为“教育科研年”,是“科研兴校”的有力举措,有力推进了教师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的提高。目前,全县学校均有一个县级及以上的研究课题。
此外,还与禹羌文化结合,搭建传承民族文化的平台;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相结合,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建立机制
彰显学校特色发展
北川营造“三网融合”环境,发挥校本研修示范基地校作用,形成以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名师工作室为引擎的校本研修机制新格局。同时,深入推进区域校本研修:西苑中学协作体以校园文化建设、理想课堂构建为主题的教师成长之路,带动桂溪初中、小坝初中、黄江义校的发展;安昌小学协作体以群文阅读、艺术走班为切入,开劈互助合作发展之路。
新教育实验项目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各校均建有阅览室、开放书吧,师生共读活动蔚然成风。
开发校本课程,涌现出一批诠释校园文化积淀、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优秀校本教材。如北川七一职中《感恩教育》,马槽小学《红色文化读本》,安昌幸福小学《国学·儿童课程》、《群文阅读·儿童课程》,永昌幼儿园的《禹羌文化幼儿绘本教材》,永昌小学《禹羌文化小学生简明读本》,禹里小学《禹魂赋》、民族中学《水文化》等。擂鼓八一中学、永昌小学2012年成为了四川省校本研修基地校和首批绵阳市特色建设示范性基地学校,目前,全县已建成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性基地学校6所。 (吴勇)
北川读书节文艺展演
教师听课研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雪文/图)12日,市关工委工作团志愿者携手绵阳“港湾歌舞团”志愿者和“夕阳红”骑游总队、西科大爱启航等众多志愿者,带着礼物和真挚的祝福,来到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与这里的孩子分...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