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昨日召开的全市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对绵阳市新一轮农村改革的任务作了部署,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的逻辑,是率先从农村发起,从而以磅礴之势推向其他领域,改革是农村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1978年开启的第一轮农村改革,推进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分离,强化了农民权利,解决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地生产效率的问题。与第一轮农村改革相比,新一轮改革则把农民土地承包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并行,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问题。这样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具有步入深水区、打攻坚战的显著特征。
从绵阳来看,近年来,绵阳市“三农”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使农村改观很大,但促进“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仍然是短板;着力次级突破,县域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仍然是难点。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还没有真正破题,农村发展的活力尚未有效激发。问题倒逼改革,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会议从五个方面对新一轮农村改革作了部署。这五个方面的逻辑关系是,土地等确权颁证是基础,核心是解决“权属不清”的问题;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方向,核心是解决土地过于分散、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问题;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核心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金融创新是条件,核心是解决农业现代化的保障问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连,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五大任务共同指向“放活土地经营权”这一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纲,抓纲带目,重点突破,就能实现纵深推进、整体推进。
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性很强,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需统筹考虑,积极稳妥推进,注意把握好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三个基本”底线不动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性、兼顾特殊性,不追求一个模式,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引导和依靠群众推进改革;坚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支持基层在创新探索甚至试错中前进,看准了就大胆试验,对的及时总结推广,错了就及时纠正,做到蹄疾而步稳。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绵阳市一直都是承担国家重要改革试点任务的“试验田”,历来处于改革的前沿阵地。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抓住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攻坚破难,推动绵阳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敬晴记者梁耀予)今年以来,市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的安排部署,围绕营造依法行政氛围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开展宣传、培训和指导,大力推进法治工商建设。...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