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王丽娇
2014年,科创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积极为群众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投入专项资金提供公益性岗位;量体裁衣开展多种技能培训,提高了就业者个人技能,提升了群众就业率,也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搭建用工信息平台
提供公益性岗位
据了解,2014年科创区根据社区公共服务岗位需求,年投入13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04个,涉及卫生保洁、社区保安、环境绿化、路灯维护等工种,极大地缓解了辖区内困难群众的就业生活压力。
2014年2月13日,该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深入辖区内各企业单位收集用工信息并宣传《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拉开了“春风行动”的帷幕。首日,共走访企业3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收集企业用工信息12条,涉及岗位162个,就近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从去年3月以来,借助市公共信息网收集岗位信息,到辖区内的小区张贴岗位信息表,经过筛选适合辖区居民就业岗位40个,解决辖区15个居民就业。
此外积极组织“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多方位解决就业。活动期间收集用工信息75条,涉及岗位213个,解决就业76个(其中困难人员就业45个)。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服务为抓手,搭建企业与求职者的平台,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深得企业与求职者的好评。
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也让该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截至去年底,科创区城镇新增就业301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80人;城镇失业率2.15%,控制在目标任务4.0%以内;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424人,创业培训50人。
2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
开展多种技能培训
2014年3月27日,由科创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妇联和绵阳市均衡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的首届育婴师培训班开班。这次培训为期10天,学校除了为学员提供育婴师技能培训,还根据学员需求增加了营养配餐、健康保健、礼仪接待等知识。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不仅实用接地气,而且锻炼了每位学员的实践能力,深入人心。
为提高培训的质与量,该区劳保服务中心针对用工需求印制了205张培训表,制定了详尽的培训机构招标计划。将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辖区人员100%纳入培训范围,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培训的人员,劳保中心集中组织上门服务,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除此之外,该区还与九洲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九洲集团公司正在对今年新招的大学毕业生424人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费达到40余万元,培训费用全部由园区承担。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技能大赛连创佳绩
2014年7月16日,科创区积极筹备参加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企业报名、科创区调研筛选,九洲集团和永贵科技公司6个项目脱颖而出成为园区参赛项目。2014年9月21日,在绵阳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该区18个工种中的6个项目参赛,分别获得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获奖率达到参赛项目的70%,参赛工种和获奖名次在科创区、开发区排名第一。区劳保服务中心经过2个月的精心组织,为选手解决一切后顾之忧,轻装上阵,赛出了科创区的风貌。选手们也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了全市同类人才的技能水平,达到了比武交友的目的。
这一次次大赛将创新创业推向高潮,为科创区营造了崇尚技能、技能成才、自主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继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后,2014年,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
就在近日,记者又获悉,该区劳保服务中心又启动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高技人员传艺带徒的积极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教体局检查组一行7人分成两个检查组,分别深入盐亭黑坪小学、高灯小学、三元小学、文同小学、嫘祖小学,对五所学校分别创建绵阳市示范学校少年宫(黑坪小学—叶画为主)、特色学校少年宫(高...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