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雪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市文化发展大会上,成功创作《唐明皇》、《则天大帝》等唐宫八部和反映明清交替时期的《谁主沉浮》等历史长篇著作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吴因易被授予绵阳市第一批文化领军人才称号。近日,在游仙区六里村的创作室里,年近七旬的吴因易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获殊荣倍感责任重大
习艺出身的吴因易,自幼多才多艺。
继其处女作《梨园谱》被改编成电视剧《跑滩》在央视播出一炮走红后,他所创作的《唐明皇》四部长篇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引发中外对大唐盛世的极大兴趣,并因之建成中国影视涿州、无锡两大拍摄基地,开中国影视产业之先河。电视剧《唐明皇》播出期间,仅央视及各地方台播放广告收入,达数十亿元,吴因易也因此声名大噪。
之后,吴因易频频应邀创作电视剧本,受央视委托创作的建国六十周年电视片《北平战与和》,在2009年播出之际,创央视、地方卫视收视率和播放率之最,经济收益近十亿元。其笔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他的多部作品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飞天特别大奖、全国及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
因其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办、市文广新局联合组织的绵阳市第一批文化领军人才(团队)评选工作中,吴因易被推荐评为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之一。
谈及获得该荣誉后的心情,吴因易用“复杂”和“自责”四个字来形容。吴因易说,被评为绵阳首批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首先是要感谢党和政府对他多年的培养及鼓励;其次是“自责”,他认为自己沉醉于创作,在培养年轻一代文化艺术人才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愿尽心尽力发现身边的文学新苗,帮助他们成才。
笔耘不辍新作即将问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绵阳,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些年来,我的工作、生活,包括艺术上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绵阳这方水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吴因易说,这次获推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并将获十万元奖励,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懈怠啊,这段时间我比以前更忙了。”吴因易说。记者注意到,在他的书桌上,堆满了草稿。吴老说,这是他受北京电影学院、中国青年电影制片厂聘任而写的新版60集电视连续剧《唐明皇》剧本草稿。交剧本的时间是2015年2月底,现在,故事梗概、前面的剧集已经写好了,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在两个月内充实完善。所以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达工作室,晚上6点才能收工。如果灵感迸发,还会加班到深夜。记者了解到,一直习惯手写剧本的吴老,每天要写一万多字的剧本,为了如约交稿,这段时间,他几乎推掉了所有应酬,闭门写稿。
吴因易说,他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新版60集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以及中宣部、中国作协传记文学《大唐文宗》和三部电视剧《报国有门》的创作与出版、拍摄、营销任务。希望以更多走向全国甚至国际的作品助力绵阳实现西部文化强市的建设目标。
培养一支文化“劲旅”
在吴因易看来,绵阳,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雅士荟萃之地。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打造创作精品上下了很大功夫,绵阳文化界新人辈出。尤其是去年还出台了《绵阳市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创作扶持管理办法》,表明了绵阳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鼓励文艺创新。这次对文化领军人才的重奖,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以今年为例,电影《兰辉》不仅高票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笑过2012》、方言话剧《咱们的牛校长》等一批文艺作品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但是,吴老也认为,绵阳文艺界的现状与中国科技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党对我们的期望相比,显然极不相称。他希望和其他文化领军人才一起,积极发现身边的文艺新苗,培养一支推动绵阳文化繁荣发展、能承担西部文化强市重担的“文化劲旅”,形成人人争当领军人才的可喜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东华)今年1月1日起,绵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检测,昨(4)日,记者对城区一家机动车检测站进行了探访,发现环保检测线已开始运行,不少机动车正排队进行检测,一辆机动车几分钟就检测...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