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娟)“听了这些故事,实在让人感动。”近日,游仙区玉河镇百姓故事会活动现场,该镇8名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只要她还活一天,我就要守护她一天,照顾她一天……”来自天宝寨村的党员王国才,11年来对因车祸瘫痪在床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令大家感动落泪。“这些年来,王国才真的不容易。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听完王国才的感人故事,邻居罗彩琼流着眼泪说。
王国才的妻子意外受伤,左脑颅骨全部更换,智力受损,无法开口说话。一次,王国才在外做农活时,他的妻子竟把棉花吃进肚子里。王国才发现后,赶紧给妻子喂盐水,又在妻子腹部反复轻轻按压,最后,他把手消毒后,小心翼翼地帮妻子把排泄物一点一点地抠了出来,抠出的排泄物里夹杂着一小块一小块的棉花。
十余年来,王国才悉心照料病妻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来自花竹林村的李逢春致富不忘本的故事也同样感动了许多人。在当地,李逢春被老百姓公推为“公益状元”。
“我们村有今天的模样,多亏老李。感谢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说起李逢春,村民李民竖起大拇指。今年44岁的李逢春是花竹林村一名普通党员,学建筑的他曾在绵阳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后来自己创办了一家企业,生意越做越大。
“富了不能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这是李逢春的夙愿。2009年,他捐资给花竹林村修建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水泥路,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和生产上的困难。而这只是老李回报家乡的开始。花竹林村用不到武引水,靠天蓄水生产、生活。李家湾原有的一口塘埝,破烂不堪,水面泛绿,并带有一股臭气,乡亲们仍然在里面洗衣服,淘蔬菜。2012年,李逢春全额出资,精修李家湾塘埝,清除塘内污泥,换上干净清亮的泉水,从此,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用上了放心的水源。
2013年,李逢春又捐资18000元修路,打通本村与刘家镇阮家埝村的水泥路,方便村民去刘家镇赶集。
记者采访李逢春时他说:“感谢党的好政策为我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是玉河的人,我会一直为家乡、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据了解,玉河镇百姓故事会活动只是游仙区2015年送文化下乡活动的一部分。“听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比照自身,还是感到不足。以后我要向这些好榜样学习,在生活中多为他人着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现场,一位听故事,看文艺表演的群众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蒋琳琳文/图)汉服展示、跳汉舞、弹古琴、舞剑、投壶……23至24日,西山公园举行了迎春民俗文化活动汉文化专场演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观看(如图)。昨天下午,记者来到...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