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悦
2014年,绵阳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37亿元,增长7.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34.77亿元,增长13%;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2亿元,其中出口总额达20.7亿美元。投资、消费、出口成为了全市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强劲动力。
站在新起点,如何进一步促进内需潜力释放,保持全市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第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如何抓投资、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狠抓项目投资不松劲
侍玉蓉、薛凯代表建议继续保持投资力度和强度,积极打造和完善投资、融资平台,合理布局政府投资项目,大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领域;要按照科技城实际,在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战略性产业、节能环保、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对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
张钧、刘文榜代表建议,要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对症下药转型升级期的主要问题,切实解决投资效益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要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在注重投资规模与总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投资的质量。
加强培育消费新热点
不断促进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促进消费是重点。徐兴全代表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促进全市消费的主要力量,要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全市的广大中低收入者逐步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以其消费能力为支撑,拉动经济增长。而当前的高物价抵消了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需要根据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要来提供与之消费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来刺激消费。
安天云代表认为,当前,居民消费正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绿色方向正在成为主流消费市场的重要标志,新的技术和创意也推动形成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我们要适应这一趋势,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来满足不断扩大的绿色需求,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同时,要尤其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要通过发展旅游、餐饮、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拉动消费。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陈朝先、安云天代表认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是要解决好老百姓的收入问题,要让老百姓有钱可花。而就业是收入之源,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只有就业规模扩大了,居民的腰包鼓了,扩大消费才有基础。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能有效地提升消费能力,近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改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较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扩大消费还有不少障碍。对此,徐兴全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业补贴制度等,不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为弘扬企业家艰苦创业精神,肯定企业家对绵阳经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推动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绵阳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绵阳市2014年度优秀企...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