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集体采访组
昨(4)日上午,参加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讨论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记者在各个讨论组看到,会场布置虽然简朴,但气氛热烈,来自各界别的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履职热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委员们普遍认为,两个报告总结精炼,内容丰富,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生动诠释了过去一年,市政协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力地助推了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国家科技城建设进程。
围绕中心工作 认真履职尽责
“两个报告全面、客观、精炼。总体感觉是说成绩实事求是,谈问题毫不回避。”分组讨论中,委员们高度肯定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提案工作报告。
“只有工作干得好,报告才能写得好。”张晓丰、谭放、张忠贵等委员认为,2014年,市政协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扣发展大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主动参与科技城建设、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等重大课题的协商,并提出许多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的建议,在准确、高效履职上谱写新篇章,为市委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实情、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伟、肖兴亮、贾智艳、马明委员认为,报告除了反映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政协工作讲政治、重学习外,也生动反映了市政协常委会更加重视提案质量,在严加督办委员提案,及时回应委员呼声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参政议政水平;另一方面,市政协常委会还紧紧围绕法治绵阳建设,加强民主监督、依法监督,在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面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紧扣发展大局 积极建言献策
当前,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复杂背景。
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委员们围绕大局,直面不足,就全市经济社会如何更好发展各抒己见。大家表达了共同的心声:发挥政协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推动绵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杨彬、饶建华委员认为,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黄宗甫、刘岳孟等委员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应高度重视现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经过近两年努力,绵阳市已有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当前,更应该注重这些企业提升质量,建议在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流程等方面着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王永高、何雄、雷文勇等委员认为,绵阳产业基础坚实、科技优势明显,但特色不明显。应更加注重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专业孵化器,严格按照产业园区规划引进项目、培育项目,塑造特色产业。应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做优做精;政府还应积极引导本土企业与时俱进,拓宽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左启、冯建华委员认为,绵阳经济社会要实现更大发展,旅游产业的支持也很重要,应整合优势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和展示形式;此外,希望加大航线、航班建设投入,推动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关注民心民声 促进民生改善
群众企盼的,正是委员在讨论中关注的焦点。许多委员认为,去年,市政协在扎实推进提案、调研、视察等工作中,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关注民心民声。
“全年提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类提案103件,数字是枯燥的,但从侧面印证了去年政协委员在关注民生、为民解忧方面的工作。”孟祥柱、张晓丰等委员认为,去年市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研视察,对重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督察,一系列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落实、解决。
围绕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委员们积极献策。李晓勤委员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绵阳。
张晓丰、王评等委员对养老服务和失独家庭工作提出了看法。他们建议应重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及时出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管理补助政策,加大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失独”家庭补助标准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心理援助等系列关爱活动,切实帮助其解决生活、心理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谢普委员建议,应在加大城市绿道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绿道管理,加强绿道两旁文化氛围营造,让绵阳城市更美丽、更有内涵。
一个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一个个着眼长远的良谋诤言,委员们用发自肺腑的话语,为绵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献计献策、踊跃建言!
委员热烈讨论 (本报记者 张莉 李晓平 赖杰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悦)昨(10)日,2015西部(川陕甘渝青)年货购物节暨绵阳首届国际商品展在科技城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据统计,12天的年货节,现场成交额约3400万元。本次年货节由市工商联、市贸促会主办...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