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廖姝
■ 焦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绵阳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城市快速扩张,交通需求急速增长,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地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为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营造便捷、通畅的出行环境?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如何治堵缓堵,在畅通绵阳建设上力求有新作为、新成效等热点难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 精彩回放
2014年,绵阳市将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狠下决心,集中力量,综合治理——首批3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使用,建成智能公交站172个,新增出租车300辆、公共自行车900辆,安昌桥综合改造有序推进……城区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 委员热议
完善升级基础设施
秦纯委员认为,当前绵阳市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是路网密度不够,道路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车辆增长速度。如果道路建设慢了,拥堵将会越来越严重。他建议要进一步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交通拥堵点和道路交叉口改造,对城市绿道、交通信号灯设置要科学规划,逐步消除城市交通“瓶颈”。
袁玉国委员建议,在加快推进在建的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现有道路、桥梁的调研,结合实际,适时实施升级改造。比如加快推进安昌桥、剑南路的综合改造工程、尽快开建一环路游仙段工程等。
武俊、郭美安委员认为,随着机动车越来越多,还应根据绵阳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批停车场,并将有的地下商场恢复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减少车辆因寻找车位而在道路上的“绕行”时间。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王书华委员认为,当前绵阳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虽然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所好转,但缓堵治堵依然任重道远。建议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道路使用管理上落实百姓优先、公交优先的原则,保证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路段停靠衔接、换乘方便。
刘明光委员建议,要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扶持力度,突出公交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统筹安排,重点扶持;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交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提高公交车舒适度;进一步加快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立足长远,拓展公交新领域,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郭美安、王书华委员建议,应适当限制私家车数量,适当限制私家车出行;进一步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投放更多公共自行车;严厉打击“黑车”、“野的”组织,为市民营造安全的乘车环境。
引导市民低碳出行
刘明光委员认为,这两年市委、市政府通过增设人行天桥、设置标识标牌、启用电子警察强化监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畅通绵阳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畅通绵阳建设还需要疏堵结合。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公交出行的好处,引导市民低碳出行,首选公交。
白春兰委员建议,应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精神修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公益广告等,调动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热情,引导市民争当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模范。
武俊、袁玉国委员认为,畅通便捷的交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绵阳城市的主人,广大市民自身也应积极投入缓堵治堵工作中,通过改变出行方式、规范出行行为等,以实际行动支持打造畅通绵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荣实习生曾姚文/图回眸2014年,绵阳高新市政公司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中奋勇向前。这一年,公司全年共新建、改造、维修区内市政人行道6600余平方米,新增路灯535盏,全面完成全区21...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