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雪)连日来,涪城区城郊乡圣水社区一、二组部分村民打进本报新闻热线反映,该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因个别人漫天要价拒绝签订协议,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动工,影响了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希望媒体予以关注。昨(8)日,记者多方进行了采访。
“我们居民区的房屋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脏乱、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尤其是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之后,危房集中,个别房屋出现垮塌现象,90%以上的村民希望尽快改造。但是,一些人漫天要价,我们苦等了四年,项目迟迟没动工。”村民李先生气愤地说。其他打进热线的村民也与李先生持同样的态度。
记者了解到,“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圣水社区一、二组众多村民多次到组、社、乡上表达了他们迫切希望改造居住环境的意愿,城郊乡人民政府积极想办法,逐级打报告,直到2010年,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城郊乡圣水社区一、二组作为绵阳“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实施主体为绵阳富临阳光置业有限公司。该改造项目共涉及圣水社区一、二组居民255户、常住人口738人、房屋82927平方米。2011年,市发改委确认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2012年,项目土地纳入绵阳市2012年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报征;2013年,项目土地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2014年,项目土地以协议方式出让给集体经济组织。
据城郊乡城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城郊乡一、二组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在村民的要求下,经市政府批准产生的改造项目,绝大多数村民积极性很高,在项目批复的当年,就有近90%的改造区域内居民与开发主体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书》。之后,城郊乡党委、政府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社、组、居民代表都多方努力、沟通,但仍有人漫天要价或要求同等置换,甚至有的不愿沟通,严重影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记者了解到,目前,经过村民代表及各方努力,该项目已签订协议230户,未签订协议25户,签订率为90.2%。因圣水一、二组城中村改造协议签订率不足100%,不能实施搬迁,项目仍然迟迟不能启动。
记者了解到,圣水一、二组改造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居民希望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更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与未签协议的人员进行沟通,实现项目早日开工。该项目的准备、进展情况如何,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新闻推荐
记到哦!中考网上报名28日开始中考招生必须“七公开” 招生宣传必须“十不准”
本报讯(王建修记者安峥)记者从昨(9)日召开的全市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2013级生物、地理学业考试工作会上了解到,今年绵阳市中考报名工作将于本月28日开始,全部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填报志愿。教育...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