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绵阳)
川西北的乡村,质朴而暗含诡异,轻灵而飘逸。在刘玉明先生的长篇小说《风雨大清河》中,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而且深入肌肤,痛彻肺腑。《风雨大清河》以川西小镇清河场为背景,以民国初年为切入点,作者以简约性灵的文字描绘了清河场的历史画卷,场面宏大,故事错综复杂,人物性格鲜活。内容丰富,涵盖了史实、民俗、词赋、中医、占卜、秘术、佛学诸多方面。细细读完,让人刻骨铭心。《风雨大清河》是一场发生在清河的葬礼,权势人物围绕金钱、权力、女人,将潜流暗涌演绎成惊涛骇浪。乡长贾德义,袍哥老大刘三江,团头(叫花头)龚驼背,棒客(土匪)头子左长幺子,一个个粉墨登场,在勾结、暗算、内讧过程中,纷纷走上了不归路,宣布了贪欲的终结。在塑造这群权势人物时,极具讽刺意义的是,颇有“英雄不问出处”的气概。最有权势的刘家,是老太爷刘老坎做棒客起家,乡长贾德义是混混做大,土匪左长幺子刚刚抢完清河场,摇身一变,就成了县里的保安团长。在这群权势人物的背后,是一群扭曲的女人和愚昧的喽啰,他们几乎只是为了欲望而活。
因此,这场葬礼,实际上是欲望的葬礼。
尽管《风雨大清河》是一场欲望的葬礼,你却不能从文字中找到快意恩仇的感觉。它的叙述很平静,甚至很美,带着一种冷艳。简约而丰满的文字,充满张力,深得中国古诗词意境的精髓。比喻、拟人、夸张,信守拈来,生动细致而又匪夷所思,让人叹为观止。
这种冷,这种静,包含着无尽的韵味,无法诉说,深远悠长。作者深邃而冷静的目光,正在穿透历史,为读者“组织”了一场欲望的葬礼。但是,这样的葬礼不是作者愿意看到的。文章的冷和静中透出别致,在于这种冷只是面具而已,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深刻的矛盾,是痛苦和无奈。
首先,对权力和金钱的贪婪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文中李老太爷还阳的故事,连鬼神也揶揄了一番,因为积善上贡而还阳,生死成为一种交易,实在让人笑不出来。所以,刘老坎为了洗手之后过平和的日子杀了梁老板;贾德义从小混混爬上乡长宝座而不择手段。只要贪欲一旦深入骨髓,贪婪被放大,悲剧也就诞生了。
如果说贪欲是黑色的欲望,那么,复仇就是一种灰色的欲望,值得同情的欲望,是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在受到伤害时的一种抗争。在制造悲剧的同时,自身也是一种悲剧。九红的复仇,不仅丧失了爱情,更失去了自我。合“阴婚”的南玉,因为不愿被刘老太爷扒灰,用了女人最无奈的偷情的手段,来报复刘家,最终被沉了塘。
贪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正是这种合理性,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也酿造这痛苦与无奈。《风雨大清河》中,作者将魔幻与现实的融合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境地,兼具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梦文化之长,给人以真幻难辨的感觉,以此刻画了川西北农村神佛深远影响与自身深刻的矛盾,进一步烘托了那种别致的冷。
这部小说的冷静和从容,固然所描绘的是民国时期的历史,但是这种葬礼却无处不在,不需激愤,也不需沉沦。当今社会,无论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几乎都相信“金钱万能”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看,这部小说不单是艺术的真实。它不仅好看,还发人深省。
掩卷长思,《风雨大清河》中这种别致的冷,还在浸透灵魂,似乎难以自拔。这种冷,正是作者看透命运的必然后的超脱与淡定。
相关链接
刘玉明,男,1979年生于四川三台,2009年开始小说创作,有长、中、短篇小说发表。四川省作协会员。长篇小说《风雨大清河》发表于《剑南文学·2013年作家专号春之卷》。
新闻推荐
讲故事 诵诗歌 传民俗“我们的节日·清明”文艺演出诠释传统文化
文艺演出现场本报讯(白鹤林宋雨田记者邓娟文/图)昨(3)日下午,春光明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精神文明办共同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2015年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清明”文艺演出...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