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以前搞传统种植,产出低担风险,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但可以拿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领现钱”。日前,正在地里干活的三台县百顷镇黄龙村村民刘敏慧高兴地对笔者说。从她身边放眼望去,土地流转后成片规模种植的莴笋、水果玉米等,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三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使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撂荒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有效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在土地流转工作中,三台县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等违背农民意愿的硬性流转。为了确保农民的利益不打折扣,三台县建立了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林权管理中心,永明、芦溪、潼川等9个镇乡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石河堰村、盐井村等10多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初步搭建起覆盖全县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及时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农业经营能力考察,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鉴证、备案登记、跟踪管理、风险预警和纠纷调解等流转服务。
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三台县还积极支持和鼓励村社干部、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建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转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通过土地流转建基地,机械化种植,就近请农民管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土地流转不仅给业主带来了良好效益,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在新鲁镇社会堰村5社,年近5旬的吴祖财每天准时到芦笋种植基地“上班”。“合作社流转了500多亩地种美国芦笋,1亩地的收入近万元。”吴祖财对芦笋的高产出有些咋舌,2012年他把家里的2亩多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芦笋,他和老伴又被合作社返聘回来打工,每个月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
据统计,三台县已有260名村社干部、410名农民工、120名大学生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1557家,成为了全县土地规模流转主体。截至6月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7.5万亩,使闲置撂荒地增值4.75亿元。土地流转“转”出真金白银,让农民坐享收益。今年上半年,转包出租土地农户创租金收入3570万元,劳务收入26亿元。(赵晓兰 刘玉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名男子曾因***敲诈勒索一副食店被判刑,而释放后仍不思悔改,见财起意,撬窗入室盗窃。为了躲避公安机关抓捕,竟然躲在深山吃野果度日,最终还是被警察抓获。目前,该男子已被当地检察机关批准...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