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学习理念的转变。除此之外,还需要:
一、创设教育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到对信息技术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结合Word教学,与语文、数学、物理、体育等学科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报竞赛。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刨造力。
3.我在PowerPoint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4.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21世纪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手段。自从我校开设了网络知识课后,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创新教学结构
(一)创新教学结构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等四要素各自不同的作用及其不同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二)兴趣激发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文字、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再用课本抽象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三)实践求知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通过学生自己一边看书一边上机实践操作。初步了解和提取自己第一手获得的知识及相关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经验,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从因特网上获取获取信息)(《信息技术》高一下册)这一节,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上机实践操作。初步了解上网测览、查找、保存信息资源,下载网络文件的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实际),组织、协作:调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摸索、讨论、研究,形成共识,汇总结果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五)引导交流,资源共享
引导交流资源共享是在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由各小组的代表将学习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接受验证和考验的过程。当小组代表交流信息时,教师和学生融为了学习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学生也有机会就这些信息提出疑问、审查理由、挑出不当之处,或者就相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在交流中引出新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辩论,最后在教师的诱发参评中达成共识。不过教师参评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新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落实知识点。不能在这种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忘记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六)以学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做到对学生的整体性、全面性发展和个性表现的科学评价。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信息技术特点和学生多学实际进行客观、民主、公正的评价,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小组评议、活动评定、教师综评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一)运用问题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问题隐含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环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运用发散思维和收放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出思维训练”的误区,教师应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用、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巳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信息技术编辑文稿,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的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台县芦溪中学邓南山)
新闻推荐
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记者走进三台县,探访了当年东北大学师生修建的人防工程遗址和刘营抗战藏机洞,重温了抗日战争那一段交织着血与火、屈辱与抗争、沉沦与奋进的激情岁月。牛头...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