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品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要教会学生从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读书,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小说、故事、连环画等等。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正确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
关键词:合适、尊重个性、心理特点、激发兴趣、时间表、方法指导、模仿写作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品格。要想提高语文的素养,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一、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在小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之前,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所以教师要选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读物。
二、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少,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
三、教师引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或书籍,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让学生领会到阅读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推荐一些文章或书籍。
四、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给学生找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寻找学生身边的人物,表扬那些喜欢读书的同学,并让他们来讲一讲自己所读的精彩片段。激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五、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只有保证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才可能喜欢阅读,学生没有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是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也就不可能会读书、热爱读书。学校或班级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中午和下午都可以安排。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例外。阅读时间的安排和课程学习的安排同等重要,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体现出读书的重要性。除了教师给学生安排阅读时间外,还要教会学生从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读书,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小说、故事、连环画等等。
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阅读氛围
让学生读书,可以在教室里、阅览室里,也可以在屋外的草坪。在教室里的墙上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的标语、名人名言和介绍书籍的宣传画,也可展览一些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
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正确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一)摘抄法。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二)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要点,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写于读书笔记之上。(三)写读后感。让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课内和课外结合,开展活动,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进行写作训练,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写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学生有兴趣的书籍进行故事比赛和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促进学生阅读的目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一生。 (三台县幸福乡学校小学部 王志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赖怡记者蒋秩宏唐小丽)9月29日下午两时,三台县梓锦广场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三台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三台县庆国庆农村文艺调演总决赛在3千余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深...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