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玉明蒋德乾)“一亩稻田起码多收入700块钱。”一提起绿色防控带来的好处,正在田里栽种油菜的石安镇德胜村杨国安老人告诉记者,今年他家5亩多田,比往年多收入4000多元。老人感叹说,发展稻鸭共育、绿色防控的生态农业硬是有搞头,明年他还要接着干。
德胜村是石安镇较为偏远的行政村,共有农户13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青壮年400多人,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破解农民外出打工荒了田地,心挂两头的问题,成了该镇亟待解决的事情。
今年4月,石安镇与台沃健康植物保护服务有限公司在该村合作创办了“德胜稻鸭共育基地”,积极组织社员及周边村社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控制了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的病虫害,并采取“五统一分”模式(即统一购鸭、统一苗育、统一建围、统一防疫、统一放田时间、再分户养殖管理)发展稻鸭共育无公害水稻种植。
对于像杨老汉这样种了一辈子土地的农户来说,稻鸭共育无公害水稻种植模式在启动之初,他们还不能接受。为做通农户工作,该镇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目的和意义,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植保队伍,该镇密切配合台沃健康植物保护公司落实好了3名特派员、22名机防队长和110名机防队员,为统防统治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每亩田放养13只鸭子,密度不能太大。”该村党支部书记杨福雄是稻鸭共育无公害水稻种植模式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他说,实施稻鸭共栖的稻田,不用喷农药,不用薅秧,以鸭治草防虫,可减少化肥施用;养鸭也不需再喂饲料和新建鸭舍,这样种出来的水稻和饲养的鸭子,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以前水稻栽插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请工难,管得不好收成还少;如今把防虫施肥的事情交给植保公司去做,我们就搞一些简单的管理,收入比往年还要高。”杨老汉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加上鸭子增收700多块钱,他家5亩多田差不多变成“十亩田”了。老人爽快地把统防费用交了,并对杨福雄说:“书记,明年我还要搞5亩多田的稻鸭共育。”
新闻推荐
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综合科,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平均年龄不低于70岁,而且70%都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市三医院老年综合科主任黄昶荃博士,数年来带领科室...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