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宇
他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也是一位学习不止的老师,作为班主任,他始终对班级学生作出最高的要求,以满腔热血投入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就是三台芦溪中学的人民教师——杨福生。
刻苦钻研
为教育事业献力
1967年7月出生的杨福生,从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后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2001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2004年6月于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2005年7月调入三台县芦溪中学,2009年8月担任政教处副主任至今。
从参加工作以来,杨福生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努力钻研,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他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考试报上发表。从2001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以来,连续15年县年段岗位考核均为“优秀”,高考考核均为市或县“一等奖”,2006年4月被评为“绵阳市优秀班主任”,2009年被评为“绵阳市师德标兵”,2012年5月所带班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班集体”,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刊物上发表。
杨福生在教育事业上始终保持勤奋,他说我不能将脚步落下,我要让我的每一位学子都成为人才。杨福生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感,他说:“扎根农村为乡村教育事业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教好学生,其他大的贡献也做不出来,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而又神圣的职业,我不能为这份神圣职业抹黑。”杨福生在学校虽然要求严格但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也对他赞赏有加。
注重沟通
关心每一位学子
杨福生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他提倡“以境育人,以情感人”,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诚心沟通来感化学生。他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班上有一名叫小敏(化名)的同学成绩一直跟不上班上其他同学,小敏非常苦恼,害怕老师将她边缘化,但杨福生没有放弃她,还经常对她进行辅导,同时也让班上同学对她进行一定的帮助。最终,小敏的成绩提高很多,并且恢复自信。
在生活中,杨福生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让留守孩子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真正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杨福生告诉记者,现在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大多是孩子和老人在家,由于老一辈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孩子的帮助不是很大,再加上孩子大多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很多留守孩子都不愿意回家。“在学校我就是他们的父母,我就要照顾好他们,让他们能好好学习。”杨福生坚定地说。
课间,杨福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杨福生说道,在高考前夕,特别是应届班的学生,很多会有焦虑等症状,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据杨福生说,在一次高考前夕,小黄(化名)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平时考试成绩也还不错,发挥正常能上二本,但就是由于这份期望成为他的枷锁,在高考场上失利。杨福生了解情况后,在领取通知书那天将小黄叫到办公室进行开导,小黄决定复读一年。在这一年里,小黄更加努力,杨福生一有空就对他进行开导,最终,小黄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
不断提升
从未停下学习脚步
杨福生所带的班级学风好,学生积极上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位好老师,好朋友,有时候很严格,但我们依然爱戴他。”一位学生对杨福生如是评价,杨老师为人和蔼,学校师生都亲切地叫他“杨大爷”。杨福生不仅带着班上学生爱学习,自己也爱学习。
杨福生在工作之余也不忘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在知识水平上还是教学艺术上,他从未停止过学习,总喜欢虚心向其他数学老师请教并进行交流。杨福生说:“我不知道的内容,别的老师可能知道,我就可以学习,别人不知道的内容我刚好知道的话,我们也可以相互交流,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在推广新课改和课堂改革时,学校让杨福生作为老教师在年轻教师中起带头作用,让年轻教师尽快成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推荐
金秋时节,三台县永兴镇崭山村、永联村等地,村民正忙着采摘满树的米枣。“这两年,米枣收购价格走低,漫山遍野的米枣卖不出去,枣农们很是着急。正在犯愁之际,网络销售为我们带来了商机!”永联村村民朱...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