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 本报记者 蒋秩宏 唐小丽
近年来,三台县按照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思路,以“一核一区三带”(以鲁班湖为核心,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构建“环城乡村旅游带”、“沿涪、凯两江农业观光旅游带”和“沿绵三路、三中路乡村旅游带”)为重点,将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与异军突起的乡村旅游相结合,发挥品牌优势,打造了一张亮丽的三台旅游名片。
古梓州耍出“新感觉”
三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先秦时期的古郪国遗址和郪江汉墓神秘而悠远;四川第二大道教圣地云台观历经沧桑,静看八百年风云;西平古镇承载客家文化,述说迁徙历史……三台古文化旅游景点举不胜举。然而,这些蒙先人余荫的传统景点往往被游客归到“到此一游”的景点类别里,“一次性”旅游、“一锤子”买卖是旅游发展的大忌,如何让这些古香古色的景点散发新的魅力?三台县想出了“旧瓶装新酒”的法子。
近年来,三台县统筹郪江古镇、云台观、西平古镇、东山公园、琴泉寺等旅游文化资源,快速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加快郪江古镇、云台观等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提档升级,擦亮古文化旅游这块金字招牌。
三台还将传统景点与当今流行的健康养生理念相融合,编制设计古镇体验游、唐宋文化游、宗教朝觐游等骑游、徒步游线路,并不断丰富郪江城隍庙会、云台观祖师庙会的内容,节目形式推陈出新,让百姓“来了还想来”。
这些人文风景经过时间的浸润和现代打造,渐渐作为文化符号被人们认同。不仅如此,“一区三带”的空间布局也充实着三台的旅游内涵。
乡村游耍出“泥巴味儿”
“妈妈,快看!这是我自己挖出来的大莲藕!”9月26日,在潼川镇解放村,来自游仙区的王瑾轩小朋友高兴地向妈妈展示自己从荷塘里收获的“战利品”。和王瑾轩在荷塘里挖藕的不仅有小孩子,还有不少想回味童年的成年人。
近几年,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三台知道要想在这股大潮中崭露头角必须剑走偏锋:乡村旅游就得一“土”到底。今年,三台县先后策划了以油菜花、荷花、米枣、蓝莓、果桑为主题的多次乡村旅游节会。菜花地里吃火锅、荷塘里挖莲藕、枣林地里捉土鸡……一系列“土得掉渣”的活动吸引了很多重庆、成都、绵阳及周边区县的游客。
今年3月7日开幕的第二届三元菜花节,仅前半个月旅游人数就突破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0余万元;持续20天的米枣节共接待省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累计销售米枣640余万斤,产值达1470余万元,同时实现旅游收入近300万元。三元镇果桑采摘节、永明镇福德农业生态园举办的“首届蓝莓采摘节”、潼川镇解放村的荷花节也为当地汇聚了较高人气,促进了农副产品销售,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据了解,今年三台已经争取到710.5万元重点镇乡旅游发展资金,对已纳入规划的13个重点镇,在产业资金、人力资源方面予以倾斜。力争通过重点镇、重点项目的优先发展,进一步带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
运用互联网耍出“科技范儿”
根据市旅游局的规划,三台高位谋划发展,积极抓好智慧旅游建设,加快融入绵阳智慧旅游建设。目前,三台已开通旅游政务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实时发布三台旅游信息,介绍三台旅游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推进,三台启动了推进重点旅游乡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涪城麦冬、富硒黑花生、崭山米枣、藤椒、金鼓粉条、潼川豆豉等三台特色农产品也依托电商从线下走到线上,不仅方便游客多次购买,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三台县现已通过国家旅游局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省旅游统计平台及时提供旅游支撑数据;全县星级农家乐、星级酒店已完成WIFI全覆盖;二维码、WAP移动网站已在部分景区调试和运行;会务通、智慧旅游网站建设正在接洽,所有旅游企业已全面实施了旅游标准化。
新闻推荐
暑期,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到留守学生之家做辅导(资料图片)□王美琼刘玉明近年来,三台县探索科学的育人之路,逐步形成了教育、公安、司法、民政、文化管理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共...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