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艳
她小小的个子,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但身体里却蕴藏着风吹不倒、雨淋不垮的韧劲儿。丈夫突然离世,留下了不到一岁的儿子,年事已高的公婆及老祖母,她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照顾着这一家老小。最终公公不忍心逼她改嫁,“抗议”无效后,她最终选择带着公婆改嫁,照顾他们一辈子。她就是梓潼县仙峰乡飞燕村村民王小华。
丈夫离世痛失顶梁柱
2000年,王小华从梓潼县甘滋村嫁到了飞燕村,丈夫朴实憨厚,是个务农好手,夫妻俩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甜甜蜜蜜。婚后一年,儿子的到来更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穷的快乐,小两口也更用心地经营着这个温馨的家。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儿子出生后7个月,丈夫却突发心肌梗塞,连一句话都还没来得及对她说就匆匆离世。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留下还不会叫爸爸的儿子、年事已高的公婆和86岁的老祖母。公公婆婆痛失独生子,哭得撕心裂肺;怀中尚在哺乳的儿子,不知道自己在襁褓中就已失去了爸爸;望着空荡荡的房间,王小华欲哭无泪,但她心中有个声音总在呼喊:“不能让这个家就这么散了,再苦再累也要撑起这个家。”
带着公婆重组家庭
转眼,王小华的儿子就满3岁了。这三年里,王小华每天忙进忙出,悉心照顾儿子和三位老人,硬是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一家老小撑起一个完整的家。
公公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次次劝说她:“小华,你还年轻,娃娃也还小,我们不忍心拖累你,女子无男身无靠,有合适的人家就嫁了吧。”每当这时,王小华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走,我走了你们怎么办?”看着儿媳妇,想想这些年她一个人吃苦受累,并未放弃劝她改嫁的念头。公公婆婆见自己劝说无果,于是请求村干部的帮助,村干部多次登门给她做思想工作,为了不让公婆为自己操心,她最终同意改嫁,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带着公婆及老祖母。
不久,经村里人介绍,王小华与小垭乡的冯兵先再结连理,重组后夫妻俩把家安在了飞燕村,继续和前夫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举动得到了冯兵先及其家人的支持,因为失去独生子的老两口需要她的照顾。
再苦再难也要挺住
重组后,尽管一家人生活节俭,但仅靠五亩农田仍很难维持生计。冯兵先只好外出打工挣钱,留王小华在家照顾老人孩子。
2010年,公公因脑溢血引起中风,瘫痪在病床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此后,人们经常看见瘦弱矮小的王小华背着瘫痪的老人四处求医问药,尽管山路崎岖难行,但这个坚强的女人始终咬紧牙关。“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想办法治好公公的病”。
得知此事,冯兵先急急忙忙回家和王小华一起照顾生病的公公,没想到,回家不久,冯兵先感到肺部隐隐作痛,经过检查,他患上了尘肺病。原来,在外打工,为了能多挣一点钱,冯兵先干的是又累又脏的隧道工作,每天吸入大量灰尘,日复一日,肺部受到感染,积下了尘肺病。据医生说,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在家慢慢养,而且不能再干重体力活。公公的病没有治好,丈夫的身体又垮下来,王小华却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那么困难的日子我都过来了,这一次我也一定能挺过去,这个家不会散。”她坚定地说道。
王小华的坚定也给了冯兵先无穷的力量。自此,夫妻俩同心协力维护着这个家。平日里,王小华一家一个月吃一次肉,她和冯兵先都会不约而同把肉全部夹进孩子和公婆的碗中,一碗米饭、一盘泡菜是王小华小两口的“最爱”,一日三餐都是这样。
经过王小华的悉心照顾,公公的病情好转,为了让老人家可以一个人到处走走,她东拼西凑攒钱买了个二手轮椅。家中每每有人来访,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都要激动而吃力地告诉来者:“小华每天坚持帮助我清洗身体,按摩手脚,稍微闲下来,就背着我到门外呼吸新鲜空气,真的是我的好女子啊……”每说到动情处,公婆总是泣不成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蒋琳琳)昨(25)日,县市区长(梓潼县)值守“政风行风热线”,梓潼县副县长杜林平及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和县民政局的负责人来到直播间,就市民关心的残疾人申请低保、物管费交纳等方面...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