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本报记者 罗琴
日前,记者在距阆中古城60多公里的千佛镇茶馆里看到, 一位老人正在表演板凳戏。他一边用手击鼓,一边用脚敲锣,指挥着戏中的“千军万马”,人们被他的“绝活”惊呆了,茶馆被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个人一台戏,一唱就是60年,他就是80岁的陈开智。
60年前,年仅20岁的陈开智是一名供销社员工。每逢过年,乡里便扎起龙灯、舞起狮子,一些民间艺人现场表演的川剧逗得乡里人捧腹大笑。精彩的川剧深深吸引了陈开智,只要川剧团走乡串户到千佛场演出,陈开智便凑上前去,研究每一位民间艺人的演唱、每一位打鼓匠的“点子”,并悄悄抄写在纸烟盒上。
为了练习川剧,陈开智把碗当鼓、盘当锣,还编了一些融快板和川北灯戏为一体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诙谐生动,常常逗得乡亲们开怀大笑。一时间,他这个分文不取的“板凳戏”名声远播,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慕名请他唱戏。
见乡亲如此喜爱自己的“板凳戏”,陈开智成立了戏班,收徒弟30余人。据老人讲,60年来,他走乡串户为乡亲们送戏5000余场次,自编自演快板100余种,他所编写的“十劝家庭和”、“二十四孝”、“梦中哭竹”等小调,已成为“保留节目”。
坚持60年 一个人唱一台戏
60年间,陈开智练就了独自一人唱一台大戏的“绝活”。在千佛镇的茶馆里,陈开智老人展现着他的绝技,小方桌上支起一套自行焊接的乐架,上面挂着锣、钵等几种乐器,侧边套着一只锣鼓,只见他用手击鼓,用脚敲锣,几种乐器发出浑厚的乐声,老人合着鼓乐唱起川剧,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陈开智老人告诉记者,他已广泛收集了川北地区,特别是巴中、仪陇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和灯戏曲目,这些民间曲牌在民间几近失传。他目前正在整理收集到的曲牌,准备送给阆中市文化部门。
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是他最大的心愿。
新闻推荐
(邓斌)11月10日,记者获悉,阆中市将扩建奎星楼景区。扩建后的景区将与状元洞、四川贡院、文庙等连为一线,成为阆中科举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当天,记者在奎星楼景区建设现场看到,该景区已进行封闭...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