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阆中新闻 > 正文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带动,政府购买服务四种模式促扶贫

来源:南充日报 2015-12-16 08:26   https://www.yybnet.net/

●张晓东

“扶持贫困户必须创新扶持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能人)、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组织,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涂汉波说,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该市部分乡镇创新扶贫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带动、政府购买服务帮扶,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洪山镇:

龙头企业+贫困户

“洪山镇坚持‘政府引导、贫困户主体、能人参与\’原则,按照‘一轴、两翼\’的总体构想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其中,一轴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轴,两翼一边是龙头企业,一边是五郎坪村和宝龙台村两个小微园区。”12月14日,洪山镇党委书记陈正道说。

洪山镇走区域开发与***相结合的路子,实行“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杨氏果业,除获取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可以到杨氏果业打工,获得务工收入。

据介绍,该镇以杨氏果业为依托,建立“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杨氏果业与贫困户在技术、种苗、农资、销售、务工等方面缔结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农户)的传统劳动力属性和产业园区发展需求相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利益双赢。该镇政府加大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力度,并适当给予补贴引导。

该镇还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致富典型,采取互换、转包、出租、借用、转让、入股等方式,发展小微园区,破解了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既减少发展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又降低了产业管理管护费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撂荒现象。

由村党支部、业主大户、致富能人为主导,确保贫困户全部加入、其他农户积极加入,成立专合社,将贫困户(农户)培育成“组织化农民”。发扬贫困户(农户)个体优势,集中搞好传统生产领域内的工作,结合新型农业主体优势,搞好产品销售、信息资源等经营领域内的工作,实现贫困户(农户)“生产领域”和专合社“经营领域”的两域分工。根据贫困户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自行种植。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通过土地、财政扶贫到户资金入股,3年管理期内托管给专合社,收益期内由专合社移交回贫困户。各项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群众监督、年终算账找补。

目前,该镇五郎坪村投资30万元发展小微园区,栽植柠檬220亩。宝龙台村投资60万元发展小微园区,栽植银杏315亩。

东兴镇:

专业合作社+贫困户

“龙头寨山羊养殖合作社采取村干部牵头领办、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建立。”东兴镇井溪河村龙头寨山羊养殖合作社董事长赵军介绍,井溪河村实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把全村贫困户组织起来,村干部领办专业合作社,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行养殖,合作社提供小羊、防疫及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服务。鼓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到户资金投入合作社,合作社为其定额分红,贫困户脱贫后自愿退出的,合作社退还全部本金。

“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或自己有能力发展养殖时,可以退出,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还安排兽医跟踪服务。”赵军说。

石龙镇:

专业大户(能人)+贫困户

石龙镇慈云村走“能人+贫困户”的扶贫之路。通过能人(专业大户)率先示范,发展獭兔养殖,实现产业脱贫。该村对无劳动能力的、持观望态度的贫困户实行獭兔托养,贫困户每年分红收益不低于投资额的10%。村委会主任杨治培托养了2户贫困户的40只獭兔,目前已存栏獭兔300多只。不少贫困户都到他那儿参观学习,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村民张开清、杨治进见他养殖獭兔见了效益,主动要求参加技术培训。目前,该村建圈160平方米,养殖獭兔100只,下月可产仔300只左右。

走“专业大户(能人)+贫困户”的脱贫模式,让慈云村10多户贫困户赚到了第一桶金。该镇还与阆中市兔业协会加强合作,对养殖热情高、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贫困户,在修建兔圈、购买种兔、成品獭兔收购等环节全程参与,跟踪服务指导。协会除定期举办獭兔养殖技术培训班外,还选派专业技术员指导贫困户圈舍消毒、饲养管理、防疫配种、母兔产仔等技术。为降低獭兔养殖的市场风险,保证贫困户见到效益,该村还与市兔业协会签订獭兔保底收购协议,让贫困户有赚头,增强脱贫信心。

飞凤镇:

政府购买服务帮扶贫困户

飞凤镇等乡镇依靠村级集体组织,实行土地互换,发展专业大户,建起家庭农场,鼓励贫困户规模种植。村级集体组织还为贫困户提供农机代耕、农业生产资料代购、土地流转费代付等服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扶贫模式。

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飞凤镇明确规定:外出户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交由村集体托管。村组将撂荒土流转给在家有能力耕作的贫困户耕作,鼓励多耕多种。组织党员干部带头争做种粮大户,争创家庭农场。引导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农村大学生等流转撂荒土地,从事粮食规模生产。撂荒土地面积太大、本地业主确实无力耕作的,可以外引业主实行规模经营。今年,该镇建成家庭农场42家、发展种粮大户68户。

为激励业主和大户的种植热情,该镇以村为单位配置农机。2014年,该镇为瓦店村配置旋耕机2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2台;今年,该镇新配置旋耕机7台、收割机2台。全镇划分为2个片区,招引业主组建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对购置农机进行补贴,将农机产权交由种粮大户与家庭农场主共同持有。鼓励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自建生产便道,截至目前,该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建设的生产便道达60公里。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还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统一供应种子和肥料,节约生产成本,并给予在家农户耕作撂荒土地每亩100元肥料补助。镇农业服务中心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并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天。协调阆中农商银行为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目前,该镇已成立家庭农场42户、发展种粮大户68户,规模耕种土地4925.43亩。

新闻推荐

难舍故乡情 归雁建园区

●本报记者张蓉萍实习生蹇婧一12月16日,阆中市七里工业集中区汉王祠路塔吊林立,一片火热的施工场面:工程车、运料车穿梭不断,搅拌机、吊装机加速运转,现场工人正在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推进投资3亿...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白衣天使展才艺2016-01-06 08:18
评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带动,政府购买服务四种模式促扶贫)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