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就有以乡邻 为 对 象 的 济 贫 组织———义仓,若乡邻有困难,负责人就会打开义仓赈济百姓,缓解他们的困难。如今,在阆中市保宁街道书院街社区,也建起了社区“义仓”,它不仅扶贫济困,还着力于社区居民邻里互助。1月11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区“义仓”建成后,不断有热心居民捐物捐款,社区困难群众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
捐赠去向透明居民慷慨解囊
当天,记者在书院街社区看到,3间被命名为“义仓储物间”的房间里,四壁摆放着层层货架,衣物、大米、味精、盐、醋、酱油等塞满了货架。“我们从2015年12月15日建立社区‘义仓\’以来,居民踊跃捐款捐物。”书院街社区党委书记李春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社区“义仓”已接收居民捐赠的衣物1100件、现金4050元和若干大米、油、盐等生活用品。
此时,在社区院坝里,又有居民搬来了要捐赠的两台缝纫机。社区工作人员检查确认缝纫机完好后,记录下捐赠者的信息建档保存,并把缝纫机抬进“义仓储物间”。“居民捐赠的衣物和家具,要首先检查是否有使用价值。确保有使用价值的衣物和家具,发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李春江说,社区为此购置了洗衣机和消毒器,目前收到的捐赠衣物都是八成新以上。
记者注意到,每个袋子上都贴着写有姓名的标签。原来,书院街社区不仅记录捐赠者信息,还会通过短信方式把捐赠物的去向告知捐赠者。因为透明,才有信任。有了信任,不仅社区居民积极向“义仓”捐款捐物,社区内的个体户也积极向“义仓”出力。
在书院街社区从事服装生意的任云海,得知建立社区“义仓”的消息后,专门拿出30件新衣服捐给社区。“我们设置了专门的社区‘义仓\’物品(资金)接收发放登记簿,详细记录每个捐赠者和受赠者的信息。”社区负责人说。
摸底辖区情况义仓物资济困
记者了解到,社区走访摸底辖区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并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可来社区“义仓”申请领取所需物品。
“我们社区有267名残疾人。”李春江告诉记者,社区“义仓”主要帮助社区残疾人、失独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因病因灾致贫的困难群众,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家住书院街社区的鲜英,下岗后自主创业,经营了一家洗衣店。靠着努力,鲜英一家的生活过得很幸福。2012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致使鲜英瘫痪在床。为了照顾鲜英,她的父母也从农村搬到社区。社区把他们一家纳入低保,并提供临时救助。
鲜英的母亲曹俊秀告诉记者,社区“义仓”成立以来,她已给女儿拿来了一件羽绒服、两件毛衣和一件冬装,温暖的过冬物资让一家人感觉特别温暖。
当天,保宁街道凤凰楼社区居民李永泉,拿着凤凰楼社区出具的盖章证明,来到书院街社区申请物资。“冬天比较冷,我家经济条件也不太好,虽然我不是书院街社区的居民,但还是想来试试。”李永泉说。没想到,他很快就从书院街社区“义仓”领到两件外套、两件毛衣和一条裤子。
依靠多方力量爱心覆盖城乡
“目前困难帮扶工作压力较大,单纯依靠民政救助力量还不行,还需借助社会力量。”李春江告诉记者,书院街社区因此决定开设“义仓”,让生活在困顿中的居民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义仓\’是一座存放善心、慈心、义心的仓库,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最终会回馈我们个人及社会,为我们的社会增长善的意念和力量。”
据介绍,书院街社区“义仓”以爱心人士、爱心家庭、爱心企业、志愿者队伍、贫困家庭和需帮助的个人为载体,建立“义仓”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对接困难群众服务需求,确保现金、物资使用价值最大化。
“我们通过‘义仓\’管理工作平台、实物配发或提供相应服务给需求者,‘义仓\’管理平台负责捐赠者与受助者的信息反馈,形成感恩社会和回报社会的‘义仓\’链。”阆中市保宁街道负责人说,“义仓”服务立足书院街社区,辐射保宁街道14个社区和山区,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目前社区居民捐赠的这批衣物和现金将会及时发放到“五保”老人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手中,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斌)近日,阆中市双龙镇表彰奖励了10名“最美双龙人”。据介绍,2015年,该镇开展“最美双龙人”评选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并确定了20名候选人。经村(居)党组织推荐、组...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