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双早)身患疾病,却没有摧毁他坚强的意志,26岁的胡释心怀感恩、乐观面对生活,从2011年开始,他还全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之中,常年担任交通义务劝导员、敬老院义工,关爱贫困学子。他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播,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
1月6日上午,阆中市保宁街道观音寺社区居委会内如往常一样繁忙,咨询政策的、调解纠纷的、办理手续的,人来人往。在居委会大厅的一角,胡释忙着整理居民的各种电子信息档案,并向居民解答相关政策法规。言谈举止中,胡释时时展现出一种坚强与乐观,但在实际生活中,他却时常与病魔进行抗争。多年来,疾病让胡释学会了坚强,也教会了胡释什么是感恩。
2011年,胡释自愿加入了当地的志愿者协会,正式成为了一名公益志愿者。他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走上街头,站在人行横道一侧,担任交通义务劝导员。2011年至2013年,阆中城区一些没有安装红绿灯的街道,几乎都留下了胡释的身影。回想起来,胡释至今仍感到十分骄傲。
除了担任交通义务劝导员外,胡释还常跟着其他志愿者一道前往各个敬老院,义务帮助敬老院打扫环境卫生,给院里的孤寡老人唱歌。当地的大庆乡中心校和裕农乡中心校是胡释定点帮扶的地方,除了常给这里的贫困孩子带吃的,胡释还联系了不少师范专业的朋友免费给孩子们上兴趣课,增加孩子们的见识。
在胡释的带动下,他身边的10多名亲朋好友也加入到公益组织中,公益项目也在不断拓展,担当献血义务宣传员、公益募捐、发送公益宣传资料……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胡释等人的帮助下,今年以来,当地脑肿瘤患者王贵华、贫困学子小宝等5人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关心,渐渐走出生活困境。
新闻推荐
●张晓东1月11日上午一大早,薄雾蒙蒙,阆中市120名市民从四面八方赶到阆中火车站集合。领到主办方准备的早餐、火车票和衣帽后,市民们进站候车。8时50分,和谐号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穿着红马甲的市民...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