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斌 李茂昌
3月6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阆中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日前审查并批准了《阆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记者注意到,《规划》将新型城镇化试点作为重要部分,并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实施的重要时期,也是该市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以旅游为依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3月4日,记者在华胥路一楼盘看到,售楼部接待区坐满了购房者,沙盘前也围着很多看房的顾客。该项目负责人鲍永琴告诉记者,今年2月,该楼盘就卖出80多套,同比翻了好几番,“这得益于阆中市的吸引力和房产新政的出台。”
2014年底,阆中市被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列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该市以“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据阆中市副市长何旭东介绍,去年7月,该市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一出台,吸引了该市大量农业人口进城买房。据该市房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房产新政自2015年7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到今年2月底,全市共销售商品住宅5213套、52.3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8.29%和73.15%。
记者从该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办获悉,该市结合旅游城市市情,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聚集。除了实施房产新政吸引农业人口之外,该市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制订《阆中市城镇居民落户办法》,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居住证制度,让农业人口进城后,不仅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还保留了在农村的基本权益。并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将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其中,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优先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兜住民生底线。
同时,该市还编制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方案》,出台《关于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和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加大创业指导和帮扶力度,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创业街,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创业上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制订《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在19个乡镇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财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鼓励进城农民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林地、坡地等,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截至去年底,该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8%。计划到2017年底,该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6.9%;到2020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4%。
创新体制机制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典范
该市提出,“十三五”期间,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发展模式和人、地、财等核心要素的改革上取得经验,走出一条阆中特色的新型旅游城镇化道路,力争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先行先试典范城市。
为此,“十三五”期间,该市将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功能基本配套,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争取开通阆中至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的动车组,加快融入“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力争开工建设嘉陵江阆中港和阆中机场,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阆中的优势、希望和出路仍然在旅游业。为此,该市提出,要坚持旅游城镇化发展道路,立足旅游资源,变比较优势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围绕旅游目标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发挥小城镇、新农村在新型城镇化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该市还提出构建城镇化均衡发展新格局,坚持全域规划、多规衔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主导产业培育、社会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镇和农村延伸,有效实现服务功能下沉。依托扩权强镇、建制镇示范试点、中心镇和特色乡镇辐射带动,强化乡镇产业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交通体系完善,科学引导人口均衡分布,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传承雷锋精神 谱写时代新篇—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学雷锋”活动月纪实
"target="_blank">"target="_blank">雷锋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十多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为弘扬雷锋精神,做好“雷锋”月活动开展,阆中师范...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