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丹
1986年,19岁的岳春华到阆中市老干局工作。30年来,她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奔跑在各个单位之间,至今已为将近800名老干部服过务。靠一腔热诚,岳春华把别人眼中枯燥繁琐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30年 服务近800名老干部
7月4日上午,阆中古城暑气蒸人。岳春华来到阆中市某学校,代替从该校退休的老干部雷泽民与学校商讨护理费用。“雷老是建国初期参加过革命的老前辈,85岁高龄的他由于疾病缠身,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岳春华说,应雷泽民的请求,她找到了学校有关领导协商,希望学校方面能按照有关规定,每月按时为雷泽民拨付生活护理费。
老干局的工作都是诸如此类的琐碎事情。“虽然事情繁杂琐碎,但每当为老干部解决一个问题时,还是很有成就感。”岳春华说。
上世纪80年代末,粮油按计划配额供给。有一年春节,她连续几晚都“排轮子”到12点过,总算等到了400多份紧缺物资。时值岁末年初,寒风刺骨,岳春华的手冻得又红又肿,三轮车上的货物码得比她人还要高,她蹬着临时学会的三轮车,将这些物资运回了库房。让老干部们捧回年货,开开心心过年。
岳春华还落实了马谟德等200多位离休干部生活补贴和30多位长期瘫痪老干部的护理费……30年来,她总共服务了近800名老干部。
服务 倾注真情随叫随到
“老干部有困难时,我们要随叫随到,倾注真情。”1995年的一天中午,岳春华下班刚回家,家里电话突然响起,原来是老干部陈洲府的老伴儿从单位值班室打来电话。老人边哭边说:“小岳,我家老头的老毛病又犯了,娃儿们都不在家,这可怎么办呀?”岳春华立即叫了救护车,慌慌忙忙冲出门。同老太太将陈老送到医院,等一切安排妥当,她才想起丈夫那天刚好出差,上幼儿园的儿子还要回家吃饭。她立即赶回家,刚走进院子,就看到儿子坐在门前石凳上,哭成了小花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阆中还没有专业的殡葬服务,每当有老干部离世时,岳春华都要和几个同事一起,亲手为其料理后事。
“我们要为离世的老干部写悼词,亲手制作花圈,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过年过节在殡仪馆度过是常有的事。”岳春华说。30年来,她先后送走了200多位老干部。
坚守 是一份责任
2007年秋天,阆中老干局组织200多位老干部前往仪陇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参观,途中离休干部潘自敏冠心病突然发作,加重了已有的肺气肿,很快便呼吸困难。“老人当时脸色发紫,大家都吓坏了,我马上拿出早已备好的便携式氧气瓶,给老人及时补充了氧气。”岳春华说,10分钟后老人青紫的脸恢复了正常。
作为女儿,她很少有时间陪86岁高龄的老母亲转转路、聊聊天。作为妻子,她也很少有时间去为两地分居的丈夫料理家务,也没时间关心儿子的生活和工作。“春华呀,这些年你没日没夜地为那些老人操心操劳,什么时候照顾过自己的家?你为200多位老人尽孝送终,不晓得能不能给我送终哟!”这是岳春华的母亲开玩笑时对她说的话,却让岳春华内心愧疚不已。
“每年春节,我接到的第一个问候电话,都是老同志打来的,有时候加班,有老同志会主动给我端来饺子。”“老干部们还需要我,我必须坚守下去,这是我的责任。”岳春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波庞丹沁)记者近日从阆中市防汛抗旱办公室获悉,今年,该市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多2至4成,境内一江四河可能发生中高洪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密切关注水情雨情,主动了解上游地区降雨和来水情...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