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保而纵情山水 江西滕王阁。据新华网
阆中滕王阁。
永登连城宋代震武军摩崖石刻。
□奉友湘
有个词叫处处留情,形容有的人遍地风流。唐朝有个著名的亲王,他不但处处留情,还处处留阁。他不以政绩留名后世,而以建阁而名传千古。这个人就是滕王李元婴。
他是惟一在益州的隆州(今四川阆中)镇守了五年的唐代亲王。他留下的南昌滕王阁,至今是江南名楼;阆中滕王阁,也是今天古城阆中的一大盛景。
他风流倜傥,喜爱音乐,善长舞蹈,还是丹青妙手,创立了“滕派蝶画”,留传当代。实际上,他作为皇子,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他故作风流,沉迷声色,流连山水,兴建楼阁,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因此,太宗不用防他,武后也不忌他,虽然寿命不长,但毕竟得以善终。比起那些被惨杀的皇子,又算幸运多了。
壹
出镇地方如笼鸟放飞
山东滕州建滕王行宫
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630年),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也是幺儿。他比他的二哥唐太宗李世民小了32岁。比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还要小11岁,甚至比太宗第九子、后来的唐高宗李治都要小两岁。实际上,李元婴出生时,李渊早就是太上皇了,李世民当皇帝已经四年。他九岁时被哥哥李世民封为滕王。
滕王李元婴出镇地方应该是在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前。他在金州(今陕西安康)留下了短暂的惊鸿一瞥后,便被调离,驾临自己的封地滕州(今山东滕州市)。他虽然出生得晚,但他二哥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至少听说过;而太宗与太子李承乾与四皇子李泰的生死之争他是亲眼见过,尽管那时他只有十几岁。宫廷中的血雨腥风想必让他惊悚而痛恨;而他作为唐高祖最小的儿子,在政治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他宁愿放浪形骸,自由洒脱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因此,他出镇地方,犹如蛟龙入海,笼鸟放飞。
故而,到了滕州,李元婴就像到了自己的家。既然是家,就要打造得像个滕王的家。他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都有相当的造诣,他对亭台楼阁建筑艺术的欣赏当然也有较高的水准。于是,他不惜大兴土木,建造滕王行宫,尤其是在滕州建起了第一座滕王阁。
然而,物极必反,李元婴的奢侈行为激起了民愤,遭到了弹劾。652年,他那皇帝侄儿唐高宗李治将他训了一通,然后让他出任苏州刺史。不过,李元婴在苏州刺史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又被任命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贰
赣江岸边造滕王阁
今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洪州天高皇帝远,李元婴依然日日笙歌,夜夜宴饮。永徽四年(653年),他又在赣江左岸建起一座飞檐翘角、玲珑精致的高楼——滕王阁。此楼高九丈,共三层,登楼俯瞰,赣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李元婴常在阁中与四方名士高谈阔论,饮酒吟诗。22年后,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在这里留下了传颂千古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诗》,让这座巍峨楼阁同这位风流滕王都名垂青史。
滕王李元婴在洪州的所作所为又被人举报了,于是他再次挨了唐高宗李治的严厉批评。把他弄到滁州混了些日子后,调露元年(679年),李治又把这位小叔叔李元婴遣派入蜀,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李元婴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只要有山有水,有酒有曲,他都可以过得逍遥自在,何况身为滕王,一州刺史呢!他在青山绿水的阆中,更是如鱼得水。
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为“阆苑”;又在城北嘉陵江畔的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他悠然自得,每日坐亭中欣赏山水,操练丹青。据说当地美丽的蝴蝶众多,而且似乎十分了解这位不得志王爷的心情,日日绕亭翩然飞舞,以为陪伴。李元婴于是亲之,近之,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数载之后,李元婴画的蝴蝶名满天下,世人便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誉,他也因此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李元婴在阆中一呆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
到684年,武则天掌权时,给李元婴升了职,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但他回朝不久就病故,被追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唐高祖献陵。李元婴虽然只享年54岁,但几乎一生快活,实在幸运。
让人兴叹的是,李元婴一生建了三座滕王阁。阁因人名,人因阁传。因这滕王阁,竟留下千古绝唱,无数诗篇。
山东滕州滕王阁,由于年代久远,无人修复,早已灰飞烟灭,遗迹难寻。而今天的南昌滕王阁,则屡废屡兴,成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1989年重阳节,江西省政府重建的滕王阁落成。这是根据古建筑大师梁思成1942年所绘草图,并参照“天籁阁”所藏宋画《滕王阁》建筑而成。
因此,今天大家看到的南昌滕王阁实际上是宋代风格的建筑。它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也大超过了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叁
杜甫吟咏《滕王亭子》
阆中滕王阁名闻天下
阆中滕王阁分滕王亭和玉台观两个部分,清以来合称滕王阁。诗圣杜甫两次游历阆中,多次登临滕王阁赋诗抒怀。他在《滕王亭子》中吟咏道:“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此诗令阆中滕王阁名气大增。
阆中滕王阁也是屡经兴废。新中国成立时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由此可见,阆中滕王阁的人文遗迹远胜于南昌滕王阁。
据资料介绍,1986—1987年,阆中重建了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并配以石坊、石桥、长廊、亭台,开辟为滕王阁公园。该景区园林用地85亩,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依山就势,起伏跌宕。入园门有夺锦亭和长廊,如系悬崖峭壁之上。右上为四合院花庭,即玉台山庄,有名人书画展室。右为滕王阁主体建筑,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由阁后上行即玉台观,有傍崖长廊,遮护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颐神洞和慈氏洞,为道家修炼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书画石刻。
笔者曾游览过南昌滕王阁和阆中滕王阁,愚以为,阆中滕王阁枕山面水,最为壮观。这里,不仅楼阁精美,风景如画,自然天成;而且百丈天梯,登临而上,气势非凡。尤其站在玉台山上,俯瞰山脚下蜿蜒奔流的嘉陵江,眺望古朴的阆中老城,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昔日的滕王李元婴为了自保而纵情山水,游戏丹青,无意中竟留下了千古名楼,千载诗文,千年佳话。这样的结果,也许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吧。
翻越马衔山
北宋宦官李宪突袭收复兰州
自古以来,兰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驻守在河陇地区的唐军主力大批东调,兰州等地陆续陷入吐蕃人之手。后来,又成为吐蕃、羌族、西夏人的牧地。直到北宋年间,宋军才从西夏人手中夺取了兰州。
宋代宦官中的翘楚
李宪率军突袭兰州
安史之乱后,吐蕃人逐渐控制了兰州,后来敦煌张议潮起兵,赶走了吐蕃人。1038年,党项人在西北崛起,逐渐控制了兰州。
到北宋中晚期,王韶开拓河湟地区,宋军开始大规模收复失地。兰州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收复的。
收复兰州的人是宋朝宦官李宪。李宪(约1035年—约1086年),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人。李宪在军事指挥上有一套,在西北战事中屡次获胜。而且他管理财政也很有思路,节省冗费六成。李宪有个门下,名气更大,这就是主持支撑北宋军政二十年的童贯。《水浒传》中童贯为四大奸贼之一。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趁着西夏内乱,调集熙河、麟延、环庆、泾原等五路大军20万攻夏。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两州军队为一路,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击西夏背面。
这是一次筹划已久的行动。在元丰四年六月,李宪到熙河经制司任职时,宋神宗就已有大举征讨西夏的计划。这年七月,宋神宗诏令李宪“相度置船筏于洮河上游,相机率兵东下……”可惜,这个计划很难实现。最后,李宪采取翻越马衔山夺取兰州的策略。这样既可以避免劳师袭远,又能避免顺水而下通过黄河峡谷险滩时,激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人们的观念中,宦官多是无能之辈,要不就是贪财生事之徒。可是,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宦官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不乏智勇之辈,如汉代的蔡伦、明代的郑和,而李宪则是宋代宦官中的翘楚。
安史之乱后200多年
兰州再次回归中央王朝
李宪率大军翻越马衔山,突袭榆中苑川河谷,然后直逼兰州侧后,最终收复兰州。不得不说,李宪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进军路线,而且出乎西夏人的预料。
元丰四年八月,李宪统帅5万人马越过马衔山,向西夏军发动突然袭击,第一战轻松获胜。原来,宋军翻越马衔山山谷后,遇到西夏人防守的一个堡寨,名叫龛谷寨(今兰州小康营)。按理说,这个要地西夏人应该派遣精锐部队戍守。
谁知,西夏军竟然连防守的人都没有。这对宋军来说可是一大惊喜。轻松夺取龛谷寨后,宋军的收获不小,意外发现西夏军屯积的大批军用物资,还有弓箭等器械。后来,宋军攻占兰州后这批弓箭成为击破西夏军反攻的重要武器。
下一步,宋军的目标就是今天榆中三角城一带的西使新城。当时人们把今天定西一带称为西使城,榆中三角城一带则称之为西使新城。
这一仗打得就不轻松了。当时,宋夏军队达到7万之多,算是一场大会战。宋军破夏人2万余骑,夺马500匹。显然,宋军缴获的500匹马,对两万西夏军来说,并不是很大的损失。
宋军简单休整后,继续推进,进驻汝遮谷(今苑川河谷)。这里有西夏人的几个大型庄园,宋军在这里缴获了一大批窖藏粮食,这给宋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后勤支持。有了这个前进基地,夺取兰州已经不成问题了,元丰四年九月二日,宋军攻占兰州。从安史之乱后历经200多年,中央政府再次控制了兰州。
宋军攻占兰州,对周围的吐蕃、羌人部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当时,就有三支少数民族部落前来归降。
扩建城池修筑浮桥
击退西夏人的反扑
宋军收复兰州,此时的兰州是很简陋的古城。李宪留部将李浩率军驻守兰州。后来朝廷批准,在兰州城内设置帅府,设立兰州,李浩任知兰州事。次年,兰州并入熙河路改为熙河兰会路。
元丰六年(1083年)三月,李浩整修隋唐时修建的唐城。为了能充分利用黄河天堑,人们把兰州城向北面进行了扩展,直接推进到黄河岸边。因“河畔有石如龟”,又呈红色,且伏城垣下,故而宋代的兰州城又被称为“石龟城”。
同时,在黄河北岸筑金城关,护卫黄河渡口,与西夏隔河对峙。夺取兰州等于卡住了西夏人的咽喉。
元丰六年初,西夏人出动10万人围攻兰州,先攻破兰州西关堡(今西固城),后进逼兰州城下。此时,形势异常凶险,西夏军人多势众,且攻势凶猛。不过,李宪也在兰州留下了精锐,兰州守军中,有一名将军王文郁(李宪部将)率敢死队从城头上吊下去,趁着夜色袭击西夏军,西夏军分不清有多少敌军袭营,惊慌失措自相冲撞,引发大溃败,兰州城才转危为安。
为方便交通,后来宋军在黄河上架设了浮桥。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兰州军事推官钟传,趁着宋夏在灵平会战,兰州驻军用6天时间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修筑金城关。这在当时的工程技术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兰州晨报》
新闻推荐
阆中记者站张晓东摄阆中记者站张晓东摄为深入贯彻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发展南充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