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阆中 > 正文

杜甫诗里的阆中滕王亭子

来源:南充晚报 2020-07-21 00:39   https://www.yybnet.net/

□ 袁勇(阆中)

杜甫第一次来阆中, 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八月,在梓州(今三台县)的杜甫得知好友房琯赴京途中病卒阆州,便星夜兼程赶赴阆州,祭房琯。这次杜甫在阆州停留了约三个月时间。秋尽(十二月中旬),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次年早春,杜甫再次来阆中时,喜闻好友严武任剑南道节度使, 随后朝廷军队收复京畿的好消息又接踵而来。 杜甫第二次来阆州的动机,史书不见记载,个人猜测其原因有二:一是杜甫即将出峡,再次来阆州拜别好友房琯之墓,怀念其亡魂;再者从其前后的诗中, 可以断定是阆州的人文山水打动了诗人的心, 使得杜甫能在阆州山水之间踏地唱诗,并与这片“伤心丽”之地做最后一别。

公元759年,杜甫就想在甘肃天水置草堂,但未成功。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到上元二年(761年),“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在严武的操持下,杜甫终于有了自己的草堂。但这时的杜甫生计艰窘,又体弱多病,已经有“迁地吴楚之念”。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正月,杜甫在梓州听说安史之乱已平,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 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 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房琯是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与杜甫为“布衣”之交,清熊宝泰《杜甫》诗云:“千秋诗史有谁知? 房杜交深患难余。”杜甫为了疏救房琯不怕贬职,即见两人亲密非同一般。正因为杜甫和房琯的这一致密交情,房琯卒于阆州杜甫才能来到阆州。

杜甫到阆州拜祭房琯, 直接祭奠房琯的诗文除了《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之外, 还有第二次来阆州即返成都时写有《别房太尉墓》一首以及流寓忠州时所作的《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文辞凄清,哀意戚戚。“呜呼!纯朴既散,圣人又殁;苟非大贤,孰奉天秩?”把房琯列为“圣人”,期待大贤出来拯救“天秩”。其实,杜甫在这里是典型的双重痛哭:一哭好友病逝,二哭国乱天秩。接下来杜甫详尽地叙述了房琯时运不济的一生,从“唐始受命,群公间出;君臣和同,德教充溢”的房琯鼎盛期到“及公入相,纪纲已失。将帅干纪,烟尘犯阙;王风寝顿,神器圮裂”以及“高义沈埋,赤心荡折。贬官厌路,谗口到骨”之沉落,自己疏救白费,最终发出“岂无群彦?我心忉忉。不见君子,逝水滔滔”之哀叹!接着想起自己所遭遇的境况:“身瘗万里, 家无一毫。 数子哀过,他人郁陶”,更是痛彻心骨。但诗圣就是诗圣, 在这样的绝境下, 仍然为国呼号:“乾坤惨惨,豺虎纷纷。苍生破碎,诸将功勋;城邑自守,鼙鼓相闻。山东虽定,灞上多军;忧恨辗转,痛伤氤氲。”用杜甫赞誉房琯的话说,杜甫更是国之“大圣”,所谓圣人, 心无惧于个体小哀而不止于国之大痛。为了国之“天秩”,杜甫以泪清眼, 代阆州王刺史向代宗进论巴蜀安危建议,写出了《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阐述巴蜀重要的地位,因深受吐蕃威胁,希望朝廷立即选派贤能坐镇,扭转危局。

广德二年春, 杜甫准备出蜀时为了拜别房琯墓,再次携家自梓州往阆州。这时候的杜甫,虽怀国败家破之愁,因为出蜀心意已决,加之房琯去世经年,其悲痛之心已然减弛不少, 来阆州时所见所感与前次大相径庭。 这时的杜甫可以平静下来仔细观赏阆州的美景,这期间,杜甫创作了大量的描写阆州山水人文的诗篇, 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阆山歌》《阆水歌》和《滕王亭子》。

说到杜甫的《滕王亭子》,不得不说到滕王李元婴。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因从小受尽宠爱,骄纵失度,屡犯宪章。但他从小受宫廷教养,而“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他画的《滕王蛱蝶图》成为传世之作。 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李元婴恃才傲物,诗酒为伴。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永徽三年,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因在滕州骄纵失度, 后迁苏州刺史, 次年又转任洪州都督, 到南昌后依旧带着一班僚属及歌舞伎终日寻求饮宴歌舞, 并选在临江的丘冈之上又建一座楼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不久,高宗又将他贬往隆州。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照皇帝的规格,在阆中修建宫殿和高楼, 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方舆胜览》 云:“滕王以隆州衙宇卑陋,遂修饰弘大之,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后改曰阆苑。滕王亭,即元婴所建。” 李元婴每日坐亭中四顾山水,操练丹青。当地蝴蝶众多,日日绕亭翩然飞舞, 李元婴于是日夜揣摩, 苦练画蝶之法。数载之后,世人便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誉,他也因此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滕王李元婴的品行不端,无政绩可言。在任期间,“骄纵失度”。在唐太宗驾崩居丧期间,依然无所收敛,邀集其“官属”燕饮歌舞,花天酒地,对去世的哥哥毫无哀思。这位不轨的“龙子”,做过许多荒唐害人的事,他到所“巡察”的地方,不务公务,却向老百姓借猎狗,所过之处为害极大,常常“以丸弹人,观其走避为乐”。唐时,入夜是要关城门的, 只是在元宵放灯之夜才通宵大开城门,然而,滕王李元婴所“巡察”的城池,不得不为他游夜而一直开着, 他既不受一点约束, 自己也不节制。有关滕王的褒贬,有学者认为,滕王所作所为, 是他在争夺皇位的激烈政治斗争中采取的韬晦之计,当然,有待翔实的考证。

现在我们来看看杜甫的《滕王亭子》(二首选一):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诗前四句赞美滕王亭子的景致视野及其广阔, 从台榭巴山万丈丹梯莺啼修竹犬吠白云等词,可谓言尽天地山川,滕王亭子的大气霸气和仙灵之气跃然纸上。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杜臆》地志云:阆中多仙圣游集之迹,城东有天目山,乃葛洪修炼之所,有文山,张道陵授徒符箓处,万丈丹梯谓此。从诗中可以知道,杜甫对阆州的王气和仙气是非常仰慕的。杜甫赞滕王亭子之极处的“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两句弦外有音妙不可言。一为景美,景至美则反,成就一种“伤心美”,正所谓民间口头禅“美得伤心”;二因景伤情,想起国败家破,眼前美景更令人愁肠寸断,满眼尽是“伤心丽”“满目斑”。但从接下来的“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来看,杜甫在这里赞景之心更重一些,这也说明,阆州美景让杜甫暂时忘忧。

滕王亭子所在的玉台山, 有座建于公元四世纪呈鱼瓶状的舍利塔。 舍利塔又叫经幢,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 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 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 为火焰纹状, 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只存一座,但是地震时塔上方被震落,后来人们补上了。别看它只有三层,不够高大,不起眼,但它有一种奇妙的视觉效应,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去,它仿佛都在向一旁倾斜。

关于阆州的仙灵之气,杜甫在同时写的《玉台观》里更有盛赞:“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群帝”为五方之帝,《十洲记》里记十洲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洲。《神仙传》里有笙鹤之典: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乘白鹤驻缑氏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可见,在杜甫眼里,阆州这个地方就是通天达地之枢纽,上可通五方之帝,下可达十洲之境。在《玉台观》(滕王造)中以玉台为主体,由观内到观外,由实景到仙境,杜甫陶醉于阆州仙灵异境之中,滋生出仙官朝帝之梦。一方面仍然想理顺“天秩”,不肯忘世,一方面又起出世仙隐之心,这种矛盾纠葛使得杜甫天上人间忐忑不已。但不管怎么说,杜甫在人间为家国忧愁到了极点,在阆州通灵之地产生对仙灵的仰慕,想尽快得到人间愁苦的解脱,我想这也是杜甫决定弃蜀东游的原因之一。

新闻推荐

三点成面 南充剑指“着力点”

高坪记者站周汉兵摄高坪记者站周汉兵摄营山记者站彭杰摄营山记者站彭杰摄南充晚报记者余中华摄南充晚报记者余中华摄...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杜甫诗里的阆中滕王亭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