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云祥, 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担任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国际会员、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泌尿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泌尿外科学会委员。 至今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一项,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卫计委等省市级科研课题五项, 领衔成果获南充市科技进步奖。
穷困山区, 父老乡亲为疾病所累却求医无门;立志从医,他刻苦学习蜕变为专业博士;兢兢业业,他终圆为家乡人解除病痛之梦想。从医十年,铁骨柔情的李祥云眷顾过去, 却放眼未来从不懈怠。
信心敲开医学大门
“这名危重病人的情况刚刚稳定,一定要多加留意,注意后续情况……”7月9日上午8时30分,李云祥准时来到病房查房。空闲片刻,他讲述了自己从医的故事。
“我出生在南部县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山村。”李云祥说,当时物资匮乏,农村缺医少药,面对重大疾病,人们往往束手无策,看病对乡亲父老而言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那个时候,他便梦想着成为一名为家乡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的医生。
“1994年,我考入川北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李云祥回忆,毕业后他本打算服务家乡,可当时南部的医院没有招聘计划。彷徨之际,他接到消息,一家部队医院需要医生,他便萌生了去部队的想法。
李云祥各项专业技能都很过硬,只是身材瘦小,“部队医院对医生身体要求很严格,是否对体检有信心?”面对考官的质疑李云祥果断回答:“我是一名医学生,对自己的身体都没有把握,怎么对病人负责!”正是这种自信,让李云祥敲开了从医的大门,正式成为了一名军医。
抗击非典荣立三等功
进入部队后,李云祥被送往天津参加为期3个月的系统军政训练。这期间,他的身体素质、业务技能、品格意志等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和蜕变。军政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司令部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即便是看似普通的病症也有犯难的时候,他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才能更好地履行治病救人的天职。于是,他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
李云祥的想法得到了部队领导的支持,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看书,晚上学习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3月,他顺利完成了研究生笔试和面试。
就在这时,“非典”疫情爆发了。李云祥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了军营后勤保障的重任。除了正常上班外,他和卫勤人员利用上班前、午休、下班后的时间,为军营进行“消杀灭”防疫工作、健康宣讲、心理疏导等。在整个抗击“非典”战役中,他所负责的军营没有出现一位病患且人心稳定。当年7月,因为抗击“非典”成绩突出,他荣立三等功。
十年时间接诊上万病人
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同时,李云祥进入重庆医科大学泌尿外科专业开始了研究生学习。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读研期间,他主动申请课题做实验、上临床实践学习。通过3年时间的学习,他以“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身份顺利毕业,进入市中心医院从事泌尿外科工作。
进入市中心医院工作后,李云祥没有放弃学习。2012年,李云祥考入四川大学泌尿外科专业攻读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除了在校做实验、上临床,他仍然坚持上班。下午做完实验,晚上搭乘火车回到南充,第二天到医院参加会诊、手术等临床工作是常态,正是这种不懈怠的精神,练就了他过硬的业务素质。
2013年,一位病人反复发烧,多家医院判断是肾结石所致,要手术才行。后来,病人到市中心医院就诊,李云祥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相关病史、发病症状并仔细检查后判断,病人的发烧症状与肾结石不符,可能有其它原因。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李云祥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发现病人的症状与“成人still病”症状吻合,最终通过药物治疗,治愈了该病人。
类似的经历不胜枚举,在市中心医院从医的十年时间里,李云祥每周平均手术量近10台,十年来他接诊病人上万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邦)“现在的扶贫政策真好,感谢你们!”7月1日,南部县三清乡罗寂村79岁的老党员侯正训,紧紧握住来看望他的帮扶干部的手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家已经甩掉了“穷帽子”。侯正训和妻子年迈体...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