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记者站 向维智 王林均
4月6日, 南部县教科体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部门在县文化馆举办了《郑大谟诗词集》首发学术研讨会,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省地志办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齐聚一堂,追忆郑大谟在教育和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历经坎坷仍积极向上
“郑大谟先生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深受学生喜爱;他以诗寄情言志、以诗反映生活,长年笔耕不辍堪称楷模。” 当天的学术研讨会上,主持人和与会人员追忆郑大谟的一生。
生于1910年的郑大谟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 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宣训干事,抗战胜利后先后在蓬安县中学、岳池县师范校、南部中学、建兴中学任语文教师。此外,郑大谟还担任过蓬安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科长、 南部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尽管岳父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在教书育人时, 总是诲人不倦,将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在工作之余,醉心诗词创作,创作了3000余件作品。”回忆岳父的生前事,郑大谟的女婿张仕明感慨颇多。
创作诗词抒发情怀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读诗、赏诗是岳父业余生活的一大乐事。”张仕明说,郑大谟一生中创作了3000余件作品, 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词。
“艺术源于生活。他所创作的诗词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张仕明介绍,郑大谟创作的诗词题材广泛, 既有反映新中国成立前缺衣少食的生活困窘, 也有体现情系学生的精神追求; 既有在困顿时候对家庭和亲人的眷念, 也不乏描绘自然美的诗词。“岳父的作品中, 始终都表现出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社会、对生活的希望。”
后人景仰为其出书
“老人家一生不仅甘为人梯,还以诗文为友,创作甚丰,非常值得后辈学习。”张仕明说,早在郑大谟病故前,儿孙辈便有出书尽孝的想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如愿。
5年前,为了实现郑大谟的遗愿,张仕明再次牵头组织儿孙辈收集整理他的诗词,但进展缓慢。
2018年初,得知张仕明一家准备整理郑大谟生前创作的诗词并出版发行, 郑大谟生前在建兴中学的同事李前勋, 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首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赵义山等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18年11月,《郑大谟诗词集》正式出版发行。
“作为他的学生, 虽然和郑老师相处仅仅1年时间, 但他的才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影响深远。”首发式上,赵义山如是评价。
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建春和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何希凡等人则认为,郑大谟创作的诗词不仅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风骨,更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另一种形式的地方志。
相关新闻
“三陈”事迹 收集编纂启动
4月4日,南部县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在大桥镇召开研讨会,主要收集“三陈”事迹,编纂出版“三陈”的文史资料。
近年来,南部县不断挖掘整理“三陈”历史文化,打造状元文化品牌, 多形式教育启迪后人。通过收集编纂出版“三陈”事迹,宣传文化精品,推介南部,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此次编纂“三陈”事迹征稿包括地方志、县志记载、陈氏族谱、诗文等,预计2020年审定出版。
南部记者站 高林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萍)近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南充运管中心组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分别前往南部县建兴...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