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立东)一方面不少土地被低效利用,处于“沉睡”状态,另一方面用地政策从严从紧、土地征收难度越来越高、土地整治成本越来越大。如何化解?南充把清理盘活低效用地作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手段。1月15日,记者从南充市政府办获悉,该市日前出台《低效用地认定及处置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南充处置低效用地提供了政策依据。《意见》明确提出了低效用地的认定标准,11种用地情形界定为低效用地,包括按照规定,未达到投资协议(招商协议)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强度要求的;已动工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超过应动工开发建设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或已投资额超过总投资额的25%,但在规定的建设工期结束时,仍未达到约定的建设面积和投资额度的建设用地,工业项目开工后中止开发建设连续6个月以上且未竣工的;建筑密度低于60%,容积率低于1.0的工业项目用地;企业年亩均税收、产能低于辖区招商引资协议等相关约定或辖区政府规定标准的等。
南充市国土部门负责人介绍,过去监管不到位、审批不规范,重供轻管,导致大量闲置低效用地的产生。对于低效用地,该市国土部门将采取“警示约谈、责令限期改正、取消优惠政策、解除协议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收储、转让、追收违约金”等方式进行处理。截至去年11月,南充清理出涉嫌闲置低效用地269宗,其中闲置土地162宗、低效用地107宗。目前,南充已处置办结闲置低效用地232宗,其中收回闲置低效用地93宗、督促加快建设34宗、重新约定开竣工时间延期开发65宗、限期整改或重组盘活土地40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青山)南充市安排了300万元专项资金,对一季度新开工、新投产的部分重大工业项目和生产经营情况较好、销售收入、入库税金明显增长,为“开门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这是记者2月...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