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樊俊 记者 王青山)2月8日,82岁的嘉陵区凤垭街道办泥溪口社区居民刘德户大爷,再次来到位于茶盘路的安置房建设工地,“视察”工程进展。该处正在建设的是泥溪口棚户区15万多平方米的安置房。看着一天天“长高”的安置房,刘大爷激动地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巴适的高楼。”
嘉陵区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相继启动了泥溪口、茶盘寺、冯家桥、畅丰车桥一期、张家湾、小桥子、黄莲湾等10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0亿元。
40亿元的棚户区改造资金,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行政府主导、争取贷款支持、引进市场参与的方式,开辟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嘉陵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弋文平说,“冯家桥棚户区改造,是引进南充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的,采用BT模式;张家湾等棚户区改造是在国开行贷款7.2亿元;黄莲湾、小桥子棚户区8.8亿元棚户区改造贷款项目正在进行审查。”同时,嘉陵区还通过争取中央、省项目补助资金、公积金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土地收储等,有效破解了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难题。
地从哪里出?这是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该区遇到的第二个“拦路虎”。“是政府先按照安置房就近建设的原则提供安置房拟建地,由市民投票确定的。”嘉陵区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在棚户区拆迁之前,区政府就组织规划建设局、街道办、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召开听证会,由政府与市民协商选择安置房拟建地。“如果按现有房产市场估算,占地41亩多的泥溪口棚户区安置房这块地每亩至少卖到300万元,这意味着政府把1亿多元的土地收益让给了棚户区安置居民。”弋文平算了一笔账,该区始终坚持把棚户区拆迁范围内最好的位置用于修建棚户区安置房,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新闻推荐
智能住宅、营销创新、健康生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被颠覆。正如以前无法想象数码相机会取代传统胶卷相机,电子邮件会取代书信等一样,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听起来遥不可及的...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