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春 何敬杰
8月16日至18日,南充暴雨倾城,嘉陵城区最大降雨量达到289.9毫米。记者采访发现,虽然暴雨来势凶猛,由于该区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未造成内涝灾害。
暴雨来袭城区未现内涝
8月17日上午,记者先后走访嘉陵区火花路、都尉路、嘉兴路、陈寿路和茶盘路等地,了解暴雨是否造成城区内涝。
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在嘉兴路看到,湍急的地表径流汇集起来,沿地势较低的道路两边流经滤网进入下水道。虽然雨势凶猛,但记者看不到下水道雨水从滤网口反流现象。“要是去年,这么大的雨连续下上1个小时,这里就成河了。”嘉陵区财政局吴女士表示,该区对此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后,即使遇到如此大的暴雨,市民也不用趟“河”过街。
记者沿长城北路行至陈寿路,只见人和街、兴盛街、永兴街等街道的地表径流径直涌入陈寿路,但陈寿路的最大积水深度不到30厘米。
茶盘路与滨江南路交会处曾是过去内涝的重灾区,记者前往此地发现,因该地段地势低洼,呈三面包围之势,都尉路以东、南虹路以南、鑫益路以北的地表径流都流向此处。虽然水势凶猛,但去势匆匆,积水迅速消退。
巨资改造排水系统不再“肠梗阻”
2011年,嘉陵区拉开“四城两园一山”建设大幕,城市骨架逐步拉大,城区面积不断拓宽。旧城区排水管网不堪重负,城市低洼区域汛期时常发生内涝,严重影响市民生活。为给市民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嘉陵区把准内涝主因———雨水管网口径小、雨水直排口少,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对茶盘路、火花路———都尉路———嘉兴路———学府路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扩大管径,实施雨污分流。
2013年,该区建设局对茶盘路排水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加修雨水管道,管径达1.2米,管道全长600米,将雨水直接引入嘉陵江,至此,茶盘路排水管网不再“反刍倒流”。
去年4月起,该区启动对火花路———都尉路———嘉兴路———学府路一线排水系统改造,重新安装DN玻璃钢管,实施雨污分流,将雨水直排入江,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过去使用的水泥管耐压力差,容易破碎。现在使用的DN玻璃钢管寿命长、安全可靠。”该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路段雨水管网改造投资2200万元,改造长度达2.2公里,彻底解决了内涝问题。
在解决城区内涝方面,该区不仅重视排水管网改造,还着力于河道治理。8月19日上午,记者在白马干道一侧的小山子河看到,被暴雨冲洗后的河岸一尘不染,河床两边护坡上铺着水泥浇筑的镂空菱形块,镂空处植满青草,河道两边的石栏杆上雕刻着花纹,旁边留有4米宽绿化带,每30米装有一盏莲花形路灯。据了解,小山子河上游改造工程于今年6月完工,对部分河道进行了疏浚美化、截弯取直,可抵御50年一遇特大暴雨。
开出“处方”治疗城市“病根”
特大暴雨检验着城市排洪功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发生特大暴雨时,茶盘路与滨江南路交会处有大面积地表径流汇集,形成深达30厘米的积水区。插旗山以东大面积积水汇集于陈寿路,形成急流。如果根治茶盘路、陈寿路的内涝“病根”?嘉陵区已开出处方:新增防洪管,截流减压,雨水直排江河。
为减轻茶盘路排洪压力,该区规划设计了长城南路至南虹路一段雨水管改造方案,该工程起于耀目路口,贯穿长城南路,止于南虹路一段,全长1200米,预计投资1900万元。计划今年11月启动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将拦截长城路以西、南虹路以北的雨水,为茶盘路减少三分之一的来水。
为减轻陈寿路来水,该区将新增一条长约800米、管径为1.5米的防洪管。该防洪管起于玉泉路,横穿滨河路,直达西河。该工程预计明年初启动建设。
新闻推荐
历时40天,行程约1万公里。8月24日,骑着摩托车跨越14省(市)的南充市骑行爱好者吴兴彬、蒲海林等8人顺利回到了南充。“7月16日,我们8个人从南充出发,骑着摩托车经过重庆、贵州,然后又折转到了海...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