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嘉平
市委书记李仲彬在市委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是我们依法治市的总纲领,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建设法治南充。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法治南充,再谱新篇。在我们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今天,在我们奋力构建法治良序、强化法治观念、营造法治氛围的当下,法治南充建设实施意见的问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是市委着眼南充长远发展、基于现阶段市情而提出的奋斗目标、作出的决策部署。宏图变现实,“法治” 是题中之义; 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法治”是根本所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必由之路。
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充, 是一项必须恒久坚持的战略性、基础性、治本性工程。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显紧迫而重要。要着力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市委提出的 “三个带头”、“四个管好”,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南充的基本市情和阶段性特征, 也对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提出了要求。作为全省第二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传统工业占比较大的南充,面临着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同时也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较为复杂等社会问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堡垒,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离开了“法治”将一事无成、无所作为;唯有坚守法治、厉行法治,方是治本之策、成功要诀。
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充,必须做到“让法治成为公民的一种信仰和追求”。 不可否认,“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 的现象还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存在;一些因不懂法、不用法、不守法而出现的悲剧,还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一些人有法不依、以身试法,结果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在现实生活中,不明白法与非法界线、不明白法与生活关系、不明白法与个人命运关联的,还大有人在。如何促进全民守法,如何让法治精神如同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浸润人们的心田?这应当成为法治南充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要着力普及人们的法律常识,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法治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坎上。要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七进”活动,让法治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内心世界。任何损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都是干扰和破坏法治秩序的行为, 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充,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古人云:“民以吏为师”。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决定着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方向、道路、进度,影响着法治南充建设总体社会氛围的营造和形成。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肩负起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喊醒”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市委为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 法治意识,采取了诸如公务员法纪考试、开办法治南充大讲堂、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等举措,可谓对领导干部为计深远、用心良苦。各级领导干部要依法决策、依法用权、依法履职,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要进一步树立公仆情怀,做依法履行、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的人民公仆,做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 维护和谐的领导者和排头兵;要进一步强化“卫士意识”,自觉学习法律、尊重法津、敬畏法律、践行法律,与全体社会成员共筑法律的正义之堤,共同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充,必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紧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祝安勇)“谢谢,真是谢谢你呀!”8月16日,当南充友合集团陈先生从高坪区环卫工人袁大姐的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包、票证等物件时,连连向袁大姐表示感谢。8月14日中午,陈先生回到家后,习惯性地放...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