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在省委、市委大力发展“归雁”经济的优良环境下, 嘉陵区就业局通过情感联络、加快落实创业政策、强化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跟踪服务、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等举措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广大返乡创业者的创业激情,让不少外出务工农民工主动返乡投身建设家乡的行列,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目前,嘉陵区已有近百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办起了一大批各类型企业,不仅成功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问题,还成为了助推嘉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保姆式”服务 让创业者安心发展
70多万人口的嘉陵区,共有20多万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拼,通过多年的奋斗,一大批嘉陵籍“打工仔”、“打工妹”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手中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其中不少人怀揣着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热切愿望。为此,嘉陵区就业局把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保姆式”的贴心服务,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创业贷款、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后续跟踪服务等措施大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对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土地使用、项目推广、资金扶持等各个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坚持做到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多关心一点,多扶持一程,在做好各种服务的同时,也跟踪企业每月生产、安全、销售等情况,积极关注企业发展态势,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想法解决,极大地调动了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积极性。
嘉陵区大通镇蛇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德永,一直在外务工,从一个对蛇养殖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精通人工养殖蛇的专家。今年年初,大批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他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在区就业局的帮助下,申请创业贷款10万元,自建蛇养殖基地10多亩,并通过嘉陵区就业局联系的蛇养殖专家,学习中药养蛇技术,利用学到的技术,从广西等地购入了价值10万余元的眼镜蛇蛋。他既当技术员又当养殖员,起早摸黑与蛇混在一起,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他的蛇养殖基地里,有1万多条眼镜蛇。就业局的工作人员又帮他联系销路,鼓励他帮助带动周边农民养殖蛇,形成产业规模,打响大通人工养殖眼镜蛇品牌。目前,他养殖的眼镜蛇已经开始流向南充市部分餐厅,走上人们的餐桌,生意红火,年产值上百万元,不仅激活了当地经济,而且使10多名返乡农民工捧起了收入可观的“金饭碗”。
巧打“乡情牌” 吸引游子返乡创业
嘉陵区就业局充分利用每年开展的春风行动,在外出人员返乡时机,巧打“乡情牌”,每年年终都邀请外出人员中的成功人士回乡参加座谈、恳谈会,了解在外游子的投资意向,加强情感联络,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创业者牵线搭桥。该局还成立了返乡创业服务小组,积极争取上级各项优惠政策,联系和协调创业者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为企业融资、创业贷款提供服务,对土地租用、配套设施建设、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在企业开办后,服务小组人员还提供生产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市场推广、推荐员工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全力确保返乡农民创业者创业项目落地开花结果,让许多返乡创业人士感受到嘉陵区尊商重商的良好创业环境,激发出了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
移山乡唐志明兄弟俩,前些年一直在东莞一家鞋厂打工,后来工厂倒闭,两兄弟产生搞蛋鸡养殖的想法,在乡政府和区就业局的协调下,兄弟俩贷款10万元,拿出积蓄20多万元,创办起了蛋鸡养殖场。嘉陵区就业局组织技能培训学校及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兄弟俩的养鸡场有1.2万余只蛋鸡,每天能产9000多枚蛋,能卖4200余元。谈及自己为何要选择在移山乡创业,唐志明说,“以前两兄弟在外闯荡,就像万千游子一样,有时几年都不回家一次,通过了解嘉陵区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宣传后,我们兄弟俩有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加上工厂倒闭,我们只有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来挣钱养活家人。家乡的投资创业环境真的很不错,有这么多部门来帮助我们,有这么多的扶持政策,我们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创业的帮助。” (黄宇翔)
新闻推荐
●杨代斌南充市高坪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于1993年,2007年与高坪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整合并迁至高坪城区,是高坪区唯一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历史...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