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雍宏伟
10月19日上午,家住高坪区小龙街道香积寺村十一组的百岁老人雍泽友,坐在家中电视机前,手拿遥控器挑选着节目。听到外面有说话声,雍泽友拄着拐杖迎了出来:“有人来了呀,快请坐。”爱聊天 眼睛不好靠耳朵“认人”
“雍泽友今年106岁,是辖区一位五保老人,也是小龙街道唯一一位百岁老人。”高坪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杨帆告诉记者,老人终身未娶,后来年龄大了,就和侄儿雍景富一家人生活。今年62岁的雍景富介绍,老人性格开朗精神好,身体硬朗,生活几乎能够自理,拄着拐杖能走很远,遇到熟人喜欢摆龙门阵,平时除了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还爱与晚辈们逗乐,特别喜欢拉着年仅两岁的曾孙,在他的拐杖和膝间转来转去。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雍泽友家,探访这位百岁老人。刚刚走到院坝,正在看电视的雍泽友便拄着拐杖迎了出来。雍景富的妻子胡宝群说,老人耳朵好使,眼睛已看不到太远的景物和人了,许多时候就靠耳朵“认人”。
头发和胡须发白,长长的眉毛,满脸写着慈祥,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老人已经106岁了,有什么长寿秘诀?雍景富说,老人一直生活在农村,水好空气好,饮食清淡。老人年轻时在嘉陵江边拉船,靠喝酒御寒和舒活筋骨,如今年纪大了,不抽烟也不喝酒了。胡宝群告诉记者,考虑到老人的消化能力,每天尽量控制老人的饭量,每天晚饭前都要问问老人,想吃啥,吃多少,尽量满足老人胃口。
为谋生计 嘉陵江边当船工10多年
雍泽友告诉记者,他有兄弟3人和1个妹妹,因为家庭窘迫养不活一大家人,最后不得不将妹妹送人。三兄弟从未读过书,很小的时候就到地主家干活,洗碗、扫地、掏牛粪啥都要干,争取换点吃的回来。一家人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一年到头难得吃到一次肉,“现在的猪都比那时的人吃得好。”雍泽友说。
30多岁的时候,雍泽友跟随乡亲到嘉陵江边拉船。“那时拉船比在家干农活挣钱多,但一般的人吃不了那个苦,干不了多久就不得不走了。”雍泽友说,他还是一直坚持下来,拉一趟船来回要跑一个多月,包吃包住还能够挣到3块小银元,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工资”了,足够家人的花销。
雍泽友至今还记得,拉船的路线就是从龙门到南充、重庆、广元,再原路返回,有时拉船有五六个人,有时拉船超过40多人。雍泽友说,在船上行时,拉船的人很吃力,在船随水下行时,大伙可以坐在船上。为了挣钱养家,雍泽友不得不拉了10多年的船。
直到快50岁,雍泽友才回到农村老家。后来看到老人年纪较大,单独生活不太方便,侄儿雍景富主动请老人与他们一起生活。如今,民政部门每月按时将长寿老龄津贴送给老人,逢年过节,民政部门也要到老人家中看望和慰问。
高坪区老龄办主任杨帆告诉记者,全区现有21名百岁老人,其中有17位生活在农村。在区委、区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关爱下,百岁老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杨帆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心百岁老人,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新闻推荐
今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成为南充市统计部门新增的一项统计指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超过10%的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引进了互联网模式———下馆子 先上网查查
●本报记者郭丹如今在南充,吃饭前先上网搜一搜,哪家餐馆的评分高,折扣多,已经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习惯;上了菜,也不先急着动筷子,拍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吃完饭,再上网给餐馆评价一番……“互联网已...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