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斌
在今年的词语使用频率中,“第一书记”应该名列前茅。
基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而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都是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 他们具有年纪轻、文化高、能力强等特点。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南充到目前就已派驻了1290名“第一书记”。这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发展集体经济、为民排忧解难、提升治理水平的五大职责。对“第一书记”,各级党组织寄予厚望,省委组织部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的意见》;贫困村群众几多期望,他们多么热切地盼望“第一书记”真真切切地引导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啊。
“第一书记” 只有做到了 “严”和“实”,才能不负众望。
近日,笔者到一些“第一书记”所在村调研发现,有的“第一书记”换鞋、换衣、换言语,与贫困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沟通村“两委”班子思想,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取经转变其观念,修桥修路治水,改房改土改环境,完善村医疗站,东奔西走跑项目,千方百计为老百姓的农副产品寻销路,村容村貌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明显改变。有位家住高坪城区的“第一书记”为了给村里人的农副产品找到销路,他专门建了个网站帮村民代销农副产品。每周他都会开着小车在村里走家串户收集土鸡蛋、 黄豆等,周末回城,他就顺路把南充市区的订单送货上门。这些“第一书记”用“严”和“实”的一言一行,把“第一书记”的五大职责付诸实践,把***、精准脱贫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也有的“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山清水秀的环境令其陶醉,鸡鸣犬吠的田园令其流连,他们调查贫困状况,制定厚厚一本扶贫规划, 编写连篇累牍的扶贫简报,可落地的实事没见几件。“规划在墙上,落实在纸上,成绩在嘴上”的现象,老百姓是很反感的。还有的“第一书记”白天下村,晚上回城,当“走读干部”。也有的“第一书记”忙于原单位事务,下村工作时间远没有达到2/3工作日总数的要求。 这些情况都不是“第一书记”应有的“严”和“实”的做派。
“第一书记”职责大如天,贫困村能否如期脱贫, 重担系于 “第一书记”, 唯有“严”和“实”,才能结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硕果。
对“第一书记”的“严”和“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的意见》还有一个“召回”的规定,即对“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工作不胜任、无法按时完成目标任务或违反纪律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责令派出单位召回并在一周内另行选派。 被召回人员当年不得评先评优,是递进培养对象和后备干部的取消资格,且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一年内连续两次以上召回“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这也从制度上要求“第一书记”必须“严”和“实”。
脱贫攻坚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第一书记”严起来实起来,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才能快起来。
新闻推荐
(记者陈村铭)12月1日,记者在市西山风景区环山大道各个路口看到,新安置的指路牌不仅造型别致,还有多个语种提示,成为景区中一道醒目的风景。记者从西山风景区管理局获悉,为迎接4A级景区验收,景区新修...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