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现在有240余名职工,过去南充绢纺厂和棉纺厂的下岗职工就有200人,还有一部分是当地农民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12月8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嘉陵区的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身着工装,正在厂房里忙碌着,公司负责人何国强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厂区,一边介绍道。
何国强是嘉陵区大通镇人,1980年,他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便外出务工,6年后返乡成立了建筑工程队。积攒足够的资金后,2006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带动当地240余名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公司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
1980年,18岁的何国强高中毕业就与老乡一道前往云南省临沧市当建筑工人。1986年,他返乡成立了建筑工程队,带领同乡20余人外出到云南省承包建筑工程。“虽然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建筑老板,但我意识到要将工程扩大就必须要有文化。”何国强表示,在外打工期间,他工作之余就是学习,他先后到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后来,他的施工队承包的工程量越来越大。
2006年,何国强返乡后,决定投资丝绸产业。“2006年我44岁,已经有了几百万元存款,别人都劝我还是继续干建筑老本行,但我还是坚持了过来。”何国强告诉记者,由于他的建筑团队也是白手起家,所以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2006年,他成立了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几天时间,就招满了员工。
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
“我在何国强的工厂里上班,每个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比前几年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毛文清家住高坪区龙门街道炮台街,作为一名下岗职工,如今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让他颇为满意。
和毛文清一样,冯志芳夫妇也是下岗职工,下岗后,他们前往深圳务工,外出务工几年内,不仅收入不高,更无暇照顾家中父母和小孩,2008年,在老乡的介绍下,夫妻二人来到何国强的工厂上班,每个月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对于冯志芳一家来说,不仅可以照顾家人,几年时间,还存下了一笔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何国强的公司不仅招收下岗职工,还特别注重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司先后招聘了2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由大学生组成的网络销售部每天负责网络订单,将商品销往江苏、浙江等地,公司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同时,公司还在嘉陵区三会、木老、土门等地设有蚕茧收购站,带动周边乡镇蚕桑产业的发展,让不少农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潆华大道跨线桥主跨合龙引桥、匝道全部建成后正式通车,打通顺庆城区北向通道
(蒙永宏)12月9日下午,顺庆区潆华大道跨线桥施工现场鞭炮阵阵。下午4时许,随着最后一道缝隙被焊接上,潆华大道跨线桥主跨顺利合龙。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潆华大道跨线桥主跨犹如一道彩虹,呈南北方...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