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4.8万贫困人口……解决贫困问题,是南充当前最大的民生。 为全面加快南充市扶贫工作步伐,实现2020年与全国、 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市委、市政府立足南充实际,在全市范围启动实施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定点挂钩,以及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等为主要内容的脱贫攻坚行动, 举全市之力打响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即日起本报开设《***南充在行动》专栏,借此宣传报道南充市各地各部门、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各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 实施***的动态、措施、经验、成果等,着力营造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本报记者 李双早
初冬时节,顺庆区灯台乡尹家祠村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萧瑟。竹林里、山坡上,身躯矫健的土鸡四处啄食,活脱脱一幅生态土鸡养殖图。再过一段时间,这1600余只土鸡将成为尹家祠村村民盼望多年的第一单生意。
“感谢市公安局对我们的真情帮扶。”11月20日上午,尹家祠村6组村民尹全福蹲在院门口,一边将锁在栅栏里的20余只土鸡放出去觅食,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我家的20多只土鸡,都是今年4月份由帮扶单位市公安局的同志送来的,如今都有差不多2公斤重,按照目前市场价,一只鸡可以卖70元左右。”
尹家祠村海拔超过400米,且交通设施落后,运输困难,是灯台乡有名的贫困村。多年来,全村900多人中超过700人在外打工,尹家祠村因此被称为“打工村”。村党支部书记尹定超告诉记者,由于劳动力大量流失,村里没有任何产业,留在村里的190余人中不是老人就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30多人系残疾人和五保户,打工收入成为村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随着市公安局到尹家祠村定点帮扶,并派驻“第一书记”夏金苗到尹家祠村走访村民,收集社情民意,将问题反馈,一套“改善交通、发展产业、招商引资”的致富流程成为尹家祠村“脱贫”的蓝图。
今年4月和6月,市公安局先后两次为尹家祠村村民送来雏鸡1750只,成活了1600余只,让当地养鸡产业初具规模。9月,该局又协调相关部门对尹家祠村的村道路进行修整,使原本不到3米宽的村道路拓宽至4.5米,交通运输有了初步保障。
夏金苗告诉记者,近日,市公安局又争取到20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到尹家祠村的发展中,根据村民集体意愿,这笔资金将用于为当地打造100多亩核桃和中药材种植园。由于资金已落实,项目很快开工。同时,向当地政府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资金14.9万余元,用于修建近1.2公里水渠,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难问题,预计12月底前完工。通过市公安局联系,一家有机蔬菜企业正在与尹家祠村接洽,拟在该村种植200亩有机蔬菜,并修建现代化养鸡场,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村民收入。
新闻推荐
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嘉陵江英才工程”引进高端人才461人
■去年全市共引进高端人才313人,包括院士1人,博士33人■今年仅市级单位、市辖三区园区企业就引进148人,其中博士31人■引进的高端人才可享受最高300万元的生活补贴、最高1000万元的创新载体资助●本...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